様
外语翻译
- shape, form, pattern, styl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似兩切,音象 —— 栩實。橡,或作樣。詳橡字註。
又,《集韻》:弋亮切;《韻會》:餘亮切,𡘋音漾 —— 法也。《廣韻》作㨾。《唐書・柳公權傳》:公權在元和閒書法有名,劉禹錫稱爲柳家新樣。《長編》:宋太祖謂陶穀曰:聞草制皆檢舊,本依樣畫葫蘆。《文獻通考》:政和八年,令禮部造履三十副,下開封府舖戸爲樣。
注解
〔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樣〕字拼音是yà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羕。
〔樣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木,羕( yàng )聲。本义是栩實,字亦作橡。
〔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àng] ⑴ 式樣,標准。《集韻•漾韻》:“樣,法也。”⑵ 形狀。漢崔寔《四民月令》:“齊人呼寒食為冷節,以麯為蒸餅樣,團棗附之,名曰棗糕。”⑶ 品種;種類。唐王建《宫詞一百首》之十六:“新衫一樣殿頭黄,銀帶排方獺尾長。”⑷ 用同“揚”。拋擲。《樂府雅詞拾遺下•南歌子》:“偏他不肯大家行,樣下扇皃拍手引流螢。”㈡ [xiàng] ⑴ 橡實。即櫟實。後作“橡”。《説文•木部》:“樣,栩實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徐兩切頁碼第181頁,第31字續丁孫
樣
異體様
栩實。从木羕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似獎反頁碼第450頁,第1行,第2字述
栩實。從木羕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今俗書作橡。《莊子》:徐無鬼居於深山,拾橡栗而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徐兩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970頁,第3字許惟賢第428頁,第4字
栩實也。
段注様橡正俗字。《爾雅》舊注曰:柔實爲橡子。以橡殻爲柔斗者,以剜剜似斗故也。橡子。儉歲可食以爲飯。豐年牧豬。飤之可以致肥也。見《齊民要術》。
從木。羕聲。
段注徐兩切。十部。按様俗作橡。今人用様爲式様字。像之假借也。唐人式樣字從手作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