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駕的意思解释

馬部15画上下结构U+99D5

馬部

15画

5画

上下结构

LKCU 86,EKCO 98

KRSQF

YMJC

46327

U+99D5

532511211254444 横折钩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钩、点、点、点、点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jià

基本解释

把車套在牲口身上,使拉(車或農具)~車。~轅。

古代車乘的總稱,亦特指帝王的車,轉指帝王。車~。法~(帝王車乘的一種)。

使開動,操縱。~駛。~機。~馭(亦作“駕禦”)。

在……上面,超出。~雲。淩~(高出、壓倒誰或什麼)。

對人的敬辭。大~。尊~。勞~。~臨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jià

详细解释

1.用牲畜拉车。

唐 · 戴叔伦《屯田词》:“驱牛驾车入山去,霜重草枯牛冻死。”

2.乘、骑。

唐 · 李白《古风》诗五九首之一九:“恍恍与之去,驾鸿凌紫冥。”

驾鹤西归、腾云驾雾。

3.开动、驭驶。

宋 · 岳飞《满江红 · 怒发冲冠》词:“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”

驾汽车、驾飞机。

4.管理、控制。

《旧唐书 · 卷七四 · 马周传》:“陛下所与定天下者,皆仰禀成规,备鹰犬之用,无威略振主如韩、彭之难驾驭者。”

5.超越。

《左传 · 昭公元年》:“子木之信,称于诸侯,犹诈晋而驾焉。”

凌驾。

1.车辆的总称。

鸾驾、车驾、整驾出游。

2.古时对皇帝的尊称。

《后汉书 · 卷八二 · 方术传上 · 郭宪传》:“建武七年,代张堪为光禄勋,从驾南郊。”

护驾、驾崩。

3.对他人的敬称。

尊驾、挡驾、劳驾、大驾光临、在此候驾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jià

详细解释

1.用牲畜拉(车或农具)。

驾辕、驱牛驾车。

2.骑;乘(ㄔㄥˊ chéng)。

驾驭、驾鹤西去、腾云驾雾。

3.操纵(车、船、飞机等)。

驾驶、驾卡车、驾轮船、驾著飞机上蓝天。

4.指车;特指对方的车;借指对方。

车驾、驾临、屈驾、劳驾。

5.特指帝王的车;借指帝王。

保驾、御驾、驾崩。

6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to drive, sail, fly; a cart, carriage
  • aufstellen, befestigen , lenken, antreiben , malen, saugen , nutzbar machen, vorspannen
  • atteler, piloter, monter (un cheval, ...)​, pousser (un chariot, etc.)​, navigu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上 部首:馬部 )

古文: 𩢟

唐韻》:古訝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居迓切;《正韻》:居亞切,𡘋音嫁。說文》:馬在軛中。

又,馭也。禮・曲禮》:君車將駕。正字通》:唐制,天子居曰衙,行曰駕。

又,車乗也。漢制,六駕屬車八十一乗。後漢・輿服志》:天子出有大駕、有法駕、有小駕。

又,別駕,官名。通典》:漢別駕從事史一人,刺史行部,別乗一乗傳車,故稱曰別駕。唐攺郡丞爲別駕,德宗時復省,今府通判是也。

又,具車馬曰駕。前漢・高帝紀》:詔賢士大夫能從我游者,郡守身勸爲之駕,遣詣丞相。

又,騰駕也。揚子《法言》:仲尼駕說者也。如將復駕其所說,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。【註】仲尼乗行而贊述之。金口木舌,鐸也 —— 言莫如使諸儒宣揚之也。

又,陵駕也。左傳・昭元年》:子木之信稱於諸侯,猶詐晉而駕焉。【註】駕猶陵也。

又,人名。左傳》:魯大夫榮駕鵞。

又,《集韻》:居牙切,音嘉 —— 義同。

又,叶古慕切,音故。古逸《》〈驪駒〉歌:驪駒在門,僕夫具存;驪駒在路,僕夫整駕。

注解

〔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馬部

〔駕〕字拼音是jià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加、馬

〔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à] ⑴ 把車套在牲口身上,使拉(車或農具)⑵ 古代車乘的總稱,亦特指帝王的車,轉指帝王⑶ 使開動,操縱⑷ 在……上面,超出⑸ 對人的敬辭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上反切古訝切頁碼323頁,第18

駕馬在軛中。从馬加聲。

𤙑

𤙑籒文駕。
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籀文从牛,各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九反切干乍反頁碼796頁,第2行,第1

𤙑軶中。從馬加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博物志》:黃帝臣相土作乘馬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796頁,第2行,第2

籒文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上反切古訝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1856頁,第4許惟賢811頁,第6

𤙑馬在軛中也。

段注《毛傳》曰:軛,烏噣也。烏噣卽《釋名》之烏啄。轅有衡。衡,橫也。橫馬頸上。其扼馬頸者曰烏啄。下向叉馬頸。似烏開口向下啄物時也。駕之言以車加於馬也。

从馬。加聲。

段注古訝切。十七部。

籒文駕。

段注从牛。《釋名》曰:軛所以扼牛頸也。各聲者,古音五部與十七部相合。如《春秋傳》以輅爲訝。是其理也。

白话解释

驾,马匹被加上马轭。字形采用“马”作边旁,“加”作声旁。,是籒文写法的“驾”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二例,前例作,由「馬」、「加」二字構成。從馬,示加軛在馬頸上之義。從加,聲符,注明音讀,兼表義,加物於馬頸上。會二字得馬在軛中之義。篆文承自戰國文字二例,隸書、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。籀文從牛、各聲,示加軛於牛、馬頸上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