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泐的意思解释

氵部7画左右结构U+6CD0

氵部

7画

4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IBLN 86,IBET 98

ENLS

VYYM

34127

3147

6778

U+6CD0

4415253 点、点、提、横折折折钩/横撇弯钩、竖、横折钩、撇

𣲒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石头被水冲激而成的纹理。

石头依其纹理而裂开。

凝合的样子。

同“勒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石头因风化遇水而形成的裂纹 泐,水石之理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cracks marks of perforations on rocks caused by actions of waves;

动词

1.裂开;解裂。

石有时以,水有时以凝,有时以泽,此天时也。 《周礼 · 考工记》

split of rocks according to their natural veins;

2.铭刻,用刻刀书写 。

泐石。

carve;

3.用钢笔或铅笔在纸上或其它材料上记录书写 。

手泐。

write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水石的纹理。

《说文解字 · 水部》:“泐,水之理也。”

1.石头依其脉理而散裂。

《周礼 · 冬官考工记》:“石有时以泐,水有时以凝。”

2.雕刻、铭刻。

泐石、泐碑。

3.书写。常用于信函中。

清 · 袁枚《答长州明府杨镜村书》:“特泐数行,上尘清听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《书》雕刻。

圜桥集鼓,泐石横经(《清史稿‧卷九十九‧乐章志四‧筵宴舞曲》)。

2.《书》书写(多用于书信)。

特泐数行,上尘清听(清‧袁枚《答长州明府杨镜村书》)。

3.《书》水、石的纹理。例⃝

4.《书》石头依其纹理而裂开。

石有时以泐,水有时以凝(《周礼‧冬官考工记‧总叙》)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to write; to indite; veins in minerals
  • schreiben, anschreiben
  • fendre, graver, écrir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 )

唐韻》:盧則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歷德切,𡘋音勒。說文》:水石之理也。徐鍇曰:言石因其脈理而解散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石有時而泐。

又,《廣韻》:凝合也。

又,潭名。唐裴休〈題泐潭〉詩:泐潭形勝地,祖塔在雲湄。

又,《集韻》:六直切,音力 —— 義同。

或作氻、𣲒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 )

《周禮・冬官考工記》石有時而泐。

謹照原文而泐改以泐。

注解

〔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泐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阞,五行属

〔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è] ⑴ 石头被水冲激而成的纹理。⑵ 石头依其纹理而裂开。⑶ 凝合的样子。⑷ 同“勒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盧則切頁碼372頁,第18

泐水石之理也。从水从阞。《周禮》曰:「石有時而泐。」

鉉注徐鍇曰:「言石因其脈理而解裂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郎忒反頁碼911頁,第6行,第1

泐水石之理。從水阞聲。《周禮》曰:「石有時而泐。」

鍇注臣鍇曰:「言石因其脈理而解裂也,阞音勒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盧則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234頁,第2許惟賢972頁,第4

泐水之理也。

段注各本水下有石字。今刪。《𨸏部》曰:阞,《地理》也。从𨸏。《木部》曰:朸,木之理也。从木。然則泐訓水之理,从水無疑矣。淺人不知水有理。又見下文引《周禮》說石。乃妄增一字。水理如《地理》,木理可尋。其字皆从力。力者,人身之理也。

从水。阞聲。

段注形聲包會意也。大徐無聲字。盧則切。一部。

《周禮》曰:石有時而泐。

段注《考工記》文。石隨其理而解散。石之理如水之理。故借用泐字。水理猶《地理》。故泐以阞會意,形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