梫
意思解释
梫
qǐn基本解释
①〔~木〕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叶互生,倒披针形,蒴果球形,叶子有剧毒,煎汁能杀农作物害虫。亦称“马醉木”。
②肉桂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木名。即桂 。梫,桂也。 ——《说文》梫,木桂。——《尔雅·释木》。注:“今南人呼桂厚皮者为木桂。”
cassibarktree;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楚簪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初簪切,𡘋音參。《說文》:桂也。《廣韻》:桂木花白也。《韻會》:葉似枇杷而大,白華,冬夏長靑。《正字通》:木桂,一名梫。
又,《玉篇》:土荏切;《集韻》:子鴆切,𡘋音浸。又,《說文》:七荏切;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七稔切,𡘋音寢。又,《正韻》:七林切,音侵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梫〕字拼音是qǐ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𠬶。
〔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ǐn] ⑴ 〔~木〕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叶互生,倒披针形,蒴果球形,叶子有剧毒,煎汁能杀农作物害虫。亦称“马醉木”。⑵ 肉桂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七荏切頁碼第180頁,第8字續丁孫
𣖽
異體梫
桂也。从木,㑴省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七朕反頁碼第443頁,第6行,第1字述
桂也。從木,侵省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書記多言梫桂,《爾雅》云:『梫木桂。』注曰:『南方呼桂厚皮者爲木桂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七荏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956頁,第3字許惟賢第422頁,第5字
桂也。
段注《釋木》。梫,木桂。郭曰:今南人呼桂厚皮者爲木桂。葉似枇杷而大。按南方草木狀云:桂有三種。葉似枇杷者爲牡桂。牡木音同。許言梫桂也者。梫爲桂之一。而桂不止於梫也。《蜀都賦》。其樹則有木蘭梫桂。劉逵曰:梫桂,木桂也。
从木。㑴省聲。
段注七荏切。七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