匯
意思解释
匯汇
huì基本解释
①器名。《説文•匚部》:“匯,器也。”
②河流會合。《集韻•隊韻》:“匯,水回合也。”
③聚集;合並。如:彙編;匯釋;彙刊;彙報。清魏源《國朝古文類鈔叙》:“在當日夫子自視,則亦一代詩文之匯選。”
④聚集而成的東西。如。詞彙;總匯。
⑤迂回,圍繞。《玉篇•匸部》:“匯,回也。”
⑥大。《廣雅•釋詁一》:“匯,大也。”
⑦澤名。《廣韻•皆韻》:“匯,澤名。”
⑧把款項劃付到別處。如。匯款;匯兌;電匯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聲。從匚( fāng ),筐子,淮聲。本義:盛器。
2.同本義。
匯,器也。
receiver;
3.用外幣或本國貨幣兌換的票據 。
外匯;內匯
exchange;
4.收集、分類和分送各種信息或其它需要廣泛分送的情況或項目 。
總彙
things collected; assemblage;
5.[物]∶大量吸收某種物質的器件或系統。
能匯中子匯
動
1.河流會合 。
匯涌(彙集涌流);匯粹(薈萃。會集,聚集);匯濊(水流深廣的樣子)
conflow;
2.迂迴,圍繞。
東匯澤爲彭蠡。
匯行(繞道行走)
outflank;
3.以即期匯票、付賬等付款形式送或寄 [錢] 給某人或某處 。
給家裏匯錢;匯款;匯票莊(即票號。私人經營的金融流通機構,略同於今日的私營銀行);匯信(由銀行匯款所附的信件)
remit(money); make a remittance;
国语辞典解释
匯汇
huì详细解释
动
1.水流会合。
《集韵 · 去声 · 队韵》:“汇,水回合也。”唐 · 柳宗元《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》:“(柳州)南北东西皆水汇。”
2.聚集、整合。
汇整、汇刊、汇编。
3.货币由甲地交付,于乙地收取。
汇款、汇兑。
外语翻译
- a concourse; to flow together, gather together; (same as U+6ED9 滙) to remit money
- Sammlung, Ansammlung (S), anweisen, überweisen (z.B. Geld) (V), sammeln (V), zusammenfließen, zusammenlaufen, zusammenströmen (V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胡罪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戸賄切;《正韻》:乎罪切,𡘋回上聲。《說文》:器也。从匚,淮聲 —— 一曰回也。《書・禹貢》:東匯澤爲彭蠡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〔註〕:師古曰:匯,廻也。言滄浪之水入江,又東廻而爲彭蠡澤也。
又,《唐韻》:苦淮切;《集韻》:枯懷切,𡘋音㔞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胡對切,音潰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匚部。
〔匯〕字拼音是huì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匚、淮。
〔匯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匚( fāng ),筐子,淮聲。本义是盛器。
〔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ì] ⑴ 器名。《説文•匚部》:“匯,器也。”⑵ 河流會合。《集韻•隊韻》:“匯,水回合也。”⑶ 聚集;合並。如:彙編;匯釋;彙刊;彙報。清魏源《國朝古文類鈔叙》:“在當日夫子自視,則亦一代詩文之匯選。”⑷ 聚集而成的東西。如⑸ 迂回,圍繞。《玉篇•匸部》:“匯,回也。”⑹ 大。《廣雅•釋詁一》:“匯,大也。”⑺ 澤名。《廣韻•皆韻》:“匯,澤名。”⑻ 把款項劃付到別處。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胡罪切頁碼第425頁,第20字續丁孫
匯
異體滙
器也。从匚淮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苦罪反頁碼第1015頁,第1行,第1字述
器也。從匚淮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胡罪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545頁,第2字許惟賢第1106頁,第2字
器也。
段注謂有器名匯也。《禹貢》曰:東匯澤爲彭蠡。又曰:北會于匯。舊說匯者,回也。此匯之別一義。依許圛莫垐之例,此亦可稱《禹貢》而釋之曰匯回也。今按匯之言圍也。大澤外必有陂圍之。如器之圍物。古人說淮水曰:淮,圍也。匯从淮,則亦圍也。《尙書》。東匯澤爲彭蠡。謂東有圍受眾水之彭蠡。非謂漢水回而成澤也。東爲北江。謂漢水合江,又東合彭蠡爲北江也。
从匚。淮聲。
段注胡罪切。十五部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字形從匚,表示方形竹器;淮聲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