𨑭
辶部7画半包围结构U+2846D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𨑭
◎同“徙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想氏切,音徙 —— 迻也。《正字通》一作𨔀,通用徙。
注解
〔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𨑭〕字拼音是xǐ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止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斯氏切頁碼第53頁,第11字續丁孫
𨑭
異體徙
迻也。从辵止聲。
𢓊
徙或从彳。
𡲴
古文徙。
附注按:古文字從彳,從步,會意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宵此反頁碼第154頁,第4行,第2字述
迻也。從辵止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54頁,第4行,第3字述
古文徙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54頁,第5行,第1字述
徙或從彳。
鍇注臣鍇曰:「徙有所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斯氏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85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7頁,第11字
迻也。从辵止。
段注各本有聲字。非也。止在一部。徙在十六部。從辵止會意者,乍行乍止而竟止則移其所矣。斯氏切。
徙或从彳。
段注彳者行也。
古文徙。
段注未詳其形聲會意。《韵會》云:《說文》古作𢓊。《集韵》作𡕝𨖤。然則此字不出《說文》也。《集韵》字體亦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