嵟
山部13画半包围结构U+5D5F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都回切,音堆。《說文》:高也。
又,《集韻》:杜罪切,音錞 —— 高貌。
义《正字通》:《說文》嵟在屵部,與山部崔訓大高義相通。一說嵟與𡺾同。𡺾,古文堆字。
注解
〔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山部。
〔嵟〕字拼音是cuī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屵、隹。
〔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uī] ⑴ 古同“崔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都回切頁碼第308頁,第3字續丁孫
嵟
高也。从屵隹聲。
附注徐鍇繫傳:「嵟,今俗作崔,省厂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八反切都魁反頁碼第765頁,第4行,第1字述
高也。從屵隹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嵟嵬,高也,今俗作崔,省厂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都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766頁,第2字許惟賢第773頁,第2字
高也。
段注《玉篇》曰:亦作陮。按《𨸏部》曰:陮隗,高也。義同字異。
从屵。隹聲。
段注都回切。十五部。《玉篇》徒罪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