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
意思解释
偶
ǒu基本解释
①用木头或泥土等制成的人形。~像。木~戏。
②双,对,成双成对,与“奇( jī )”相对。~数。~语(相对私语)。对~。无独有~。
③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。~或。~然。~合。~尔。~感。~发事件。
④指丈夫或妻子。佳~。配~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人,禺声。禺,通常读 yù,又音 ǒu 。本义:仿人形制成的木偶。
2.同本义。
偶,相人也。 鲁以偶人,而 孔子叹。 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。
头偶;偶戏(木偶戏)
image; idol;
3.伙伴;同伴;与人共处。
乃率其曹偶,亡之江中。
偶行(结伴同行);偶攻(结伙攻击);偶耕(两人并耕);偶影(与影为偶,形容孤独);偶寝(同睡)
companion;
4.对偶 。
偶句(对偶的句子);偶对(指诗文的对偶);偶辞(对偶的词语);偶俪(骈体;对偶);偶属(连缀句子使成对偶);偶章(指偶句形式为主的诗章);偶倡(可以比并的歌词)
antithesis;
5.[中医]∶偶方(中药方剂名称,七方之一。指药味合于双数或两味药合成的方剂。亦指两方相合而成的复方)。
prescription with ingredients even in number;
动词
1.配合。
汝明勗偶王,在亶,乘兹大命。
coordinate; concert;
2.匹对;配偶。
汝幸而偶我,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。(偶,动词。与…为配偶,这里作“嫁”字解释。)
良偶;丧偶;偶成(配成婚姻);偶配(结成配偶);偶婚(即对偶婚)
mate; spouse;
3.迎合;投合;适应 。
偶世(投合时世);偶俗(迎合世俗);偶时(适应时势);偶变投隙(投机取巧)
pander to;
4.假借为“遇”。遇合,得到赏识。
然士亦有遇合,贤者多如此二子,不得尽意,岂可胜道哉!
meet together; get along together;
形容词
◎通“耦”。双数。与“奇”相对 。
奇偶检查;偶年(逢双的年纪)
even(number); in pairs;
副词
1.相对。
偶视也先俯。 有敢偶言《诗》《书》者弃市。
偶视(相对而视);偶坐(相对而坐;同坐;陪坐);偶言(相聚议论)
face to face;
2.偶然;偶尔。
偶命厨者。 偶陈戏乐。 天子偶用一物,未必不过此已忘;而奉行者即为定例。
偶兴(偶然产生的意趣);偶一(偶或;偶然);偶成(偶然成功);偶发(偶然发生);偶题(偶然而题)
by chance;
国语辞典解释
偶
ǒu详细解释
名
1.用土、木、金属等材料雕塑的人像。
泥偶、木偶。
2.同伴。
《史记 · 卷九一 · 黥布传》:“迺率其曹偶,亡之江中为群盗。”宋 · 苏轼《凤翔八观诗 · 石鼓歌》:“登山刻石颂功烈,后者无继前无偶。”
3.配偶。
《红楼梦 · 第四回》:“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,且居处膏梁锦绣之中,竟如槁木死灰一般。”
怨偶、佳偶天成。
4.姓。如明代有偶桓。
形
◎成双的。与“奇”相对。
二、四、六……都是偶数。
副
1.碰巧、不是经常的。
偶遇、偶发、偶一为之。
2.相对的。
《史记 · 卷六 · 秦始皇本纪》:“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,以古非今者族。”
偶坐。
动
1.婚配。
《初刻拍案惊奇 · 卷二五》:“如欲偶吾者,必先投诗,吾当自择。”
2.对等、匹敌。
《抱朴子 · 外篇 · 钧世》:“诸硕儒高才之赏文者,咸以古诗三百未有足以偶二贤之所作也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偶
ǒu详细解释
1.用泥土、木头、金属等材料制成的人像。
泥偶、人偶、偶像、玩偶。
2.双数;成对。
偶数、无独有偶。
3.配偶;伴侣。
佳偶、怨偶、丧偶。
4.碰巧;刚好;非预期的;非经常性的。
偶然、偶尔、偶或、偶一为之。
5.姓。
外语翻译
- accidentally, coincidently; an idol
- conjoint, par hasard, rarement, à l'occasion, (utilisé pour dire je ou moi de façon mignonne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五口切;《韻會》:語口切,𡘋音耦 —— 凡數,雙曰偶,隻曰奇。《禮・郊特牲》:鼎俎奇而籩豆偶,隂陽之義也。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合也。【註】謂對合也。又,牉合也。賈誼〈五餌〉:言偶人無時。《韓詩》:言不失時,以偶爲牉合也。又,《家語》:聖人因時,以合偶男女。
义又,儕輩曰偶。《前漢・黥布傳》:率其曹偶,亡之江中。
义又,適然也。《列子・楊朱篇》:鄧析謂子產曰:鄭國之治偶耳,非子之功也。
义又,俑也。象人曰偶,木土像亦曰偶。《史記・孟嘗君傳》:木偶人謂土偶人。一作寓禺。《前漢・郊祀志》:木寓龍。《史記・封禪書》:木禺龍。𡘋同「偶」。別作𣕃,非。
义又,姓。明洪武中,偶桓以辟薦爲崇安縣從事。
又,叶五舉切,音語。光武〈賜侯霸書〉:崇山幽都何可偶,黃鉞一下無處所。
注解
〔偶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偶〕字拼音是ǒ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禺,五行属木。
〔偶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人,禺声。禺,通常读 yù,又音 ǒu 。本义是仿人形制成的木偶。
〔偶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ǒu] ⑴ 用木头或泥土等制成的人形⑵ 双,对,成双成对,与“奇( jī )”相对⑶ 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⑷ 指丈夫或妻子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五口切頁碼第265頁,第16字續丁孫
偶
桐人也。从人禺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五斗反頁碼第682頁,第5行,第3字述
桐人也。從人禺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五口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529頁,第4字許惟賢第671頁,第7字
桐人也。
段注偶者,寓也。寓於木之人也。字亦作寓。亦作禺。同音假借耳。按木偶之偶與二枱並耕之耦義迥別。凡言人耦,射耦,嘉耦,怨耦皆取耦耕之意。而無取桐人之意也。今皆作偶則失古意矣。又俗言偶然者,當是俄字之聲誤。
从人。禺聲。
段注五口切。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