衧
衤部8画左右结构U+8867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雲俱切,音于。《說文》:諸衧也。通作于。《後漢・光武紀》:三輔吏士東迎更始,見諸將過,皆冠幘而服婦人衣諸于繡䘿,莫不笑之。
义又,《類篇》:一曰大掖衣也。
义本作𧘎,或作𧘚。
注解
〔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衧〕字拼音是y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衤、于。
〔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ú] ⑴ 〔诸~〕古代妇女穿的大袖外衣。亦作“诸于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羽俱切頁碼第272頁,第9字續丁孫
𧘚
異體衧、𧘎
諸𧘚也。从衣亏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員湏反頁碼第698頁,第3行,第1字述
諸衧,從衣于聲。
鍇注臣鍇按:諸衧,袍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羽俱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569頁,第1字許惟賢第687頁,第6字
諸𧘎也。
段注按當云諸𧘎衣袌也。篇,韵可證。《後漢書・光武帝紀》。皆冠幘而服婦人衣。諸于繡镼。注引《前書・音義》曰:諸于,大掖衣。如婦人之袿衣。按大掖謂大其袌也。《方言》。袿謂之裾。于者,𧘘之假借字。
从衣。亏聲。
段注羽俱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