勶
力部17画上下结构U+52F6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直列切,音轍 —— 本作撤,去也。通作徹。《說文》:發也。《正譌》:徹通也。古文作勶。
又,《集韻》:敕列切,音徹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勶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力部。
〔勶〕字拼音是chè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徹、力。
〔勶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è] ⑴ 发射。⑵ 古同“撤”。⑶ 古同“徹”。⑷ 古通“轍( zhé )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丑列切頁碼第460頁,第21字續丁孫
勶
發也。从力从徹,徹亦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作撤,非是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恥列反頁碼第1081頁,第7行,第2字述
發也。從力、徹,徹亦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丑列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797頁,第4字許惟賢第1215頁,第7字
發也。
段注發者,䠶發也。引申爲凡發去之偁。勶與徹義別。徹者,通也。勶謂除去。若禮之《有司》徹,客徹重席,詩之徹我牆屋,其字皆當作勶。不訓通也。或作撤,乃勶之俗也。
从力徹。
段注會意。謂以力通之也。
徹亦聲。
段注丑列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