潨
氵部15画左右结构U+6F68
外语翻译
- gather; flow into (water); sound of waters flowing togeth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徂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徂聰切,𡘋音叢。《說文》:小水入大水曰潨。《詩・大雅》:鳧鷖在潨。【傳】潨,水會也。
又,《廣韻》:職戎切;《集韻》:之戎切,𡘋音終 —— 義同。一曰厓也。
又,《廣韻》:藏宗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徂宗切,𡘋音賨。又,《集韻》:將容切,音蹝 —— 義𡘋同。
又,《集韻》:仕巷切,淙去聲 —— 與淙同,水聲也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灇、𣽇、漎。
注解
〔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潨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cōng、zò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衆。
〔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ōng] ⑴ 水流会合的地方。⑵ 急流:“龙潭下奔~。”⑶ 水声:“有声~然。”㈡ [zòng] ⑴ 崖岸;水边高地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徂紅切頁碼第369頁,第16字續丁孫
潨
異體潀
小水入大水曰潨。从水从眾。《詩》曰:「鳧鷖在潨。」
附注徐鍇繫傳作「从水,眾聲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隻公反頁碼第904頁,第5行,第1字述
小水入大水曰潨。從水衆聲。《詩》曰:「鳧鷖在潨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徂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209頁,第4字許惟賢第961頁,第8字
潀
小水入大水曰潀。
段注《大雅》傳曰:潀,水會也。按許說申毛。若《鄭箋》云潀,水外之高者也。有瘞埋之象。則謂潀與崇同。恐非詩意。
从水。眾聲。
段注此形聲包會意。徂紅切。九部。
詩曰:鳧鷖在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