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嘯的意思解释

口部16画左右结构U+562F

口部

16画

12画

左右结构

KVHH 86,KVFJ 98

RLX

JXND

65027

U+562F

2515112321155212 竖、横折、横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撇、竖、横、横、横折、竖折/竖弯、竖、横、竖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xiào

基本解释

撮口作聲,打口哨。~歌(吟詠)。~傲。~聚(互相招呼,聚集成集,如“~~山林”)。呼~。仰天長~。

動物拉長聲叫。虎~。猿~。

自然界發出的聲音。北風呼~。海~。

飛機或子彈掠過時發出的聲音。飛機尖~著沖上藍天。炮彈呼~而過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xiào

详细解释

1.撮口吹出声音、或发出高昂悠长的声响。

《诗经 · 召南 · 江有汜》:“之子归,不我过。不我过,其啸也歌。”唐 · 王维《竹里馆》诗: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”

2.鸟类野兽长声鸣叫。

唐 · 柳宗元《憎王孙文 · 序》:“既熟,啸呼群萃,然后食衎衎焉。”宋 · 陆游《春夜读书感怀》诗:“荒林枭独啸,野水鹅群鸣。”

虎啸、猿啸。

3.呼唤、号召。

南朝齐 · 陆厥《奉答内兄希叔》诗五首之二:“凫鹄啸俦侣,荷芰始参差。”《新唐书 · 卷二一五 · 突厥传上》:“伏念败,乃啸亡散,保总 材山,又治黑沙城。”

啸聚。

人为或自然所发出高亢宏大的声响。

风啸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xiào

详细解释

1.(人)撮口发出高昂悠长的声音。

啸歌、仰天长啸。

2.(野兽)长声吼叫。

猿啸、虎啸。

3.泛指长而高亢的声响。

山呼海啸、呼啸而过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roar, howl, scream; whistle
  • fauchen, zischen , pfeifen, flöten
  • siffler, hurler, mugir, rugi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 )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蘇弔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先弔切,𡘋音熽。說文》:吹聲也。詩・召南》:其嘯也歌。【箋】嘯,蹙口而出聲。又,〈小雅〉:嘯歌傷懷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長嘯哀鳴。拾遺記》:前漢,西方有因霄之國,人皆善嘯。丈夫嘯聞百里,婦人嘯聞五十里。世說新語》:蘇門山中,忽有眞人;阮籍往觀,對之長嘯,良久,乃笑曰:可更作。籍後嘯,意盡,退;還半嶺許,聞上𪡧然有聲,如數部鼓吹,林谷傳響。顧看,乃向人嘯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息六切,音肅 —— 吹氣若歌。詩・王風》:有女仳離,條其歗矣。【釋文】歗,本亦作嘯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尺栗切 —— 與叱同。禮・內則》:不嘯不指。詳前叱字註。

注解

〔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嘯〕字拼音是xià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肅

〔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ào] ⑴ 撮口作聲,打口哨⑵ 動物拉長聲叫⑶ 自然界發出的聲音⑷ 飛機或子彈掠過時發出的聲音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穌弔切頁碼42頁,第19

嘯吹聲也。从口肅聲。

歗籒文嘯从欠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息呌反頁碼128頁,第2行,第3

歗吹聲也。從口肅聲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128頁,第3行,第1

籒文嘯,從欠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穌弔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30頁,第2許惟賢102頁,第2

歗吹聲也。

段注《召南》箋曰:嘯,蹙口而出聲也。

从口。肅聲。

段注穌弔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
籒文嘯。从欠。

段注《欠部》重出歗字。引詩其歗也謌。今詩惟條其歗矣作歗。

白话解释

啸,吹口哨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肃”作声旁。“歗”,这是籒文写法的“啸”,采用“欠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字形從口、肅聲。從口,指嘴巴成撮口的樣子;肅聲,表示音讀,又兼有擬聲的功能,指氣流經由口腔阻礙後,發出清脆悠長的聲音。隸書、楷書皆承篆文構形而來。《說文》籀文從欠、肅聲,從口與從欠意義相通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