𧛔
衤部14画左右结构U+276D4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冬毒切;《集韻》:都毒切,𡘋音督。《說文》:衣躬縫也。
又,《廣韻》:都導切,音到。《類篇》:大到切,音導 —— 義𡘋同。
义《玉篇》:又作𧞶,或作𧝴。
义《韻會》同「裻」。
注解
〔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𧛔〕字拼音是d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衤、毒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冬毒切頁碼第271頁,第26字續丁孫
𧛔
衣背縫。从衣毒聲。讀若督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丁毒反頁碼第697頁,第3行,第2字述
衣躬縫。從衣毒聲。讀若督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冬毒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565頁,第3字許惟賢第686頁,第2字
衣躳縫。
段注躳从呂。自後言身也。躳與𧛔雙聲。下文曰裻,背縫。亦卽此字也。《方言》作𧞶。繞循謂之𧞶裺。郭云:衣督脊也。《莊子》作督。緣督以爲經。李云:緣,順也。督,中也。衣躳縫者,《深衣》云負繩及踝以應直是也。
从衣。毒聲。讀若督。
段注冬毒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