鈞
国语辞典解释
鈞钧
jūn详细解释
名
1.量词。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。三十斤为一钧。
《说文解字 · 金部》:“钧,三十斤也。”《左传 · 定公八年》:“颜高之弓六钧。”《孟子 · 梁惠王上》:“吾力足以举百钧,而不足以举一羽。”
2.制作陶器时所用的转轮。
《汉书 · 卷五六 · 董仲舒传》:“夫上之化下,下之从上,犹泥之在钧。”
3.姓。如汉代有钧喜。
副
◎同样。
《孟子 · 告子上》:“钧是人也,或为大人,或为小人,何也?”汉 · 赵岐 · 注:“钧,同也。”
形
1.相同。
《汉书 · 卷七八 · 萧望之传》:“会庭中,与丞相钧礼。”
2.尊称有关长辈或上级的事物、行为等的敬词。
钧命、钧鉴、钧启、钧安。
动
◎权衡。
《后汉书 · 卷六六 · 陈蕃传》:“钧此二者,臣宁得祸,不敢欺天也。”《文选 · 颜延之 · 陶征士诔》:“度量难钧,进退可限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unit of measure equivalent to thirty catties
- Jun [ hist. Gewichtseinheit 1 Jun = 30 Jin ] (S), Töpferscheibe (S, Tech), Sie, Ihr, Eure (Pron), Jun (Eig, Fam)
- ancienne unité de poids égale à 15 kg, vous (honorifique), vot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銞
《唐韻》:居勻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規倫切,𡘋音均。《說文》:三十斤也。孟康曰:萬一千五百二十銖。《書・五子之歌》:關石和鈞。【疏】三十斤爲鈞,四鈞爲石,鈞、石所以一天下之重輕,而立民信也。
又,《集韻》:一曰陶旊輪。《正字通》:陶人模下圓轉者爲鈞。《前漢・賈誼傳》〔師古註〕:陶家名轉者爲鈞,蓋取周回調均之義。
义又,大鈞,天也。《前漢・賈誼傳》:大鈞播物,坱圠無垠。【註】如淳曰:陶者作器于鈞上,此以造物爲大鈞也。言造化爲人,亦猶陶之造瓦耳。又,杜甫詩:八荒開壽域,一氣轉洪鈞。
义又,樂名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饗以鈞天廣樂,帝有醉焉。
义又,劒名。《淮南子・覽冥訓》:淳鈞之器成。【註】淳鈞,古劒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昭四年》:夏啓有鈞臺之享。【註】河南陽翟縣南有鈞臺陂。
义又,水名。《前漢・霍去病傳》:涉鈞者。【註】鈞耆,水名。
义又,姓。《風俗通》:楚大夫元鈞之後,漢有侍中鈞喜。
义又,與均同,平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四鍭既鈞。【註】矢鏃重羽輕,必參亭而三分之,一在前,二在後,得平均也。
义又,等也、同「也」。《左傳・成六年》:善鈞從衆。【註】鈞,等也。又,〈襄二十六年〉:多鼓鈞聲。【註】鈞,同其聲。
义《集韻》:或書作𨥒。
注解
〔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鈞〕字拼音是jū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勻。
〔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ūn] ⑴ 见“钧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居勻切頁碼第467頁,第27字續丁孫
鈞
異體𨥒
三十斤也。从金勻聲。
銞
異體銁
古文鈞从旬。
附注宋保諧聲補逸:「凡从勻聲之字,古文多从旬聲,同部音近故也。」按:金文或以「勻」為「鈞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堅鄰反頁碼第1094頁,第6行,第2字述
三十斤也。從金勻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94頁,第6行,第3字述
古文鈞從旬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居匀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831頁,第3字許惟賢第1231頁,第4字
三十斤也。
段注斤者,十六兩也。三十斤,爲銖萬一千五百二十。爲絫二十七萬六千四百八十。《漢志》曰:鈞者,均也。陽施其氣。陰化其物。皆得其成就平均也。按古多叚鈞爲均。
从金。匀聲。
段注居匀切。十二部。
古文鈞。从旬。
段注古旬匀多通用。
白话解释
钧,三十斤。字形采用“金”作边旁,“勻”作声旁。“銞”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鈞”,采用“旬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鈞字作「」,以「
」像均分後的金粒或金餅;
(旬字初文)聲,表示音讀,為鈞字初文。或作「
」,從金、旬聲,為《說文》古文所相承。從戰國文字到楷書,鈞字改為從金,表示與金屬相關;勻聲,表示音讀。勻字引申為均勻對稱的意思以後,轉注為從金、勻聲的「鈞」字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