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𨉅的意思解释

𨉅

身部13画左右结构U+28245

身部

13画

6画

左右结构

TMDJ

HHOML

NCBN

U+28245

3251113341132

意思解释


基本释义

𨉅

同“射”。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寸部 )

唐韻》:神柘切;《集韻》:食夜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神夜切,𡘋蛇去聲。說文》:弓弩發於身,而中於遠也。禮・射義》:古者,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。射者,男子之事也,因而飾之以禮樂也。又,射之爲言繹也。各繹己之志也,故射者心平體正,持弓矢審固。持弓矢審固,然後中。又,射義有大射、賔射、燕射。周禮・地官・保氏》:五射,曰白矢、曰參連、曰剡註、曰襄尺、曰井儀。詳鄭司農註。

又,《廣韻》:羊謝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夤謝切,𡘋音夜 —— 僕射,秦官名。漢官儀》〔註〕:僕,主也。古者重武事,每官必有主射督課之,故名。師古曰:射本如字讀,今音夜,蓋關中語轉爲此音也。朱子曰:禮僕人師扶左,射人師扶右。周官大僕之職,僕射之名,蓋起於此。漢獻帝始分置左右僕射,唐改左右匡政,又改左右相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食亦切,音實。增韻》:以弓弩失射物也。又,指物而取曰射。論語》:弋不射宿。又,〈蜀志〉:孟光曰:吾好直言,每彈射利病,爲世所嫌。歐陽氏曰:泛而言射,則在去聲,以射其物而言,則在入聲。正字通》以爲曲說,非。

又,《廣韻》:羊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夷益切,𡘋音睪。詩・大雅》:無射亦保。〈周頌〉:無射于人斯。【註】射,厭也。

又,無射,九月律名。前漢・律歷志》:無射,言陽氣上升,隂氣收藏,終而復始,無厭已也。

又,叶當故切,音妒。詩・小雅》:式燕且譽,好爾無射。

又,叶於略切,音約。詩・大雅》:不可度思,矧可射思。楚辭・天問》「封豨是射」,叶下若。

說文》本作䠶,从身、从矢。或从寸。寸,法度也,亦手也。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上 部首:寸部 )

《禮・射義》射之爲言繹也。各繹己之志也,故射者心平體正,持弓矢審固。持弓矢審固,然後中。

謹照原文改:繹者各繹己之志也。故心平體正,持弓矢審固,則中矣。

注解

〔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寸部

〔射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shè、yè、y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身、寸,五行属

〔射〕字造字法是本作“射”。会意。金文字形,象箭在弦上,手( 寸 )在发放。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“身”字,误。本义是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。

〔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è] ⑴ 放箭⑵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⑶ 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⑷ 放出光、热、电波等⑸ 有所指 [yè] ⑴ 〔~干〕古书上的一种草,根可入药。⑵ 〔仆~〕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,宋代以后废。 [yì] ⑴ 〔无~〕①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;②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下反切食夜切頁碼168頁,第3

𨉅

異體

𨉅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。从矢从身。

射篆文䠶从寸。寸,法度也。亦手也。

附注商承祚《說文中之古文考》:「射,為篆文,則䠶為古文矣……是䠶从弓从矢,或从弓从矢从又,象張弓注矢而射。此从身,乃弓形之訛。」按:甲骨文、金文、石鼓文像張弓發箭形。後弓訛變作身,手訛變作寸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反切神隻反頁碼419頁,第3行,第1

射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逺。從矢、身。

鍇注臣鍇曰:「䠶者,身平體正,然后能中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419頁,第3行,第2

篆文䠶從寸。寸,法度也,亦手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下反切食夜切古音第五部頁碼902頁,第1許惟賢400頁,第1

射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。

段注謂用弓弩發矢於身而中於遠也。詩,《禮記》以射爲猒斁之斁。

从矢。从身。

段注會意。食夜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
篆文䠶。

段注射者小篆。則䠶者古文。此亦丄部之例也。何不以射入《寸部》而以䠶傅見也。爲其事重矢也。

从寸。寸,法度也。亦手也。

段注說从寸之意。射必依法度。故从寸。寸同又。射必用手。故从寸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