殨
歹部16画左右结构U+6BA8
外语翻译
- to open as an ulcer or so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胡對切,音潰。《說文》:爛也。
又,《集韻》:戸賄切,音瘣 —— 腫決也。
又,《集韻》:胡骨切,音搰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歹部。
〔殨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kuì、hu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歹、貴。
〔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uì] ⑴ 古同“溃”,溃烂。㈡ [huì] ⑴ 特指疮溃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胡對切頁碼第127頁,第13字續丁孫
殨
爛也。从𣦵䝿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胡塊反頁碼第328頁,第6行,第1字述
爛也。從歺貴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胡對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650頁,第4字許惟賢第290頁,第8字
爛也。
段注今殨爛字作潰而殨廢矣。
从𣦵。𧷈聲。
段注胡對切。十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