謯
言部18画左右结构U+8B2F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側加切;《集韻》:莊加切,𡘋音樝。《說文》:謯,娽也。《長箋》:義未詳。
又,《廣韻》:子邪切;《集韻》:咨邪切,𡘋音嗟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集韻》:子余切,音苴 —— 詠也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側下切,音鮓 —— 謯訝,訶貌。《集韻》同「𧨊」。
又,《集韻》:莊助切,阻去聲 —— 同「詛」。《前漢・孝成許皇后傳》:祝謯後宮有身者王美人及鳳等。【師古註】謯,古詛字。
义《集韻》作𥛜。
注解
〔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謯〕字拼音是jiē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虘。
〔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ē] ⑴ 咏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側加切頁碼第72頁,第15字續丁孫
謯
謯,娽也。从言虘聲。
附注桂馥義證:「娽當為𧨹……本書脫𧨹字,寫者改為娽。」俞樾《兒笘錄》:「謯者,詛之籀文。凡籀文从虘者,小篆或省作且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側巴反頁碼第203頁,第6行,第2字述
謯娽也。從言虘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側加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380頁,第3字許惟賢第171頁,第6字
謯娽也。
段注《廣雅》曰:謯,𧨹也。篇,韵皆曰:謯,𧨹也。𧨹,謯也。按許書有娽無𧨹。故仍之。其義則未聞。謯娽當是古語。許當是三字句。
从言。虘聲。
段注側加切。《廣韵》子邪切。古音在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