匴
匚部16画半包围结构U+5334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蘇管切,音算。《廣韻》:冠箱也。《儀禮・士冠禮》:爵弁、皮弁、緇布冠各一匴。【註】匴,竹器名,今之冠箱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𥂖米藪。
又,《集韻》:式撰切,音𦌔 —— 同「㔯」,義同。一曰竹盤。
注解
〔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匚部。
〔匴〕字拼音是suǎ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匚、算。
〔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uǎn] ⑴ 古代行冠礼时装帽子的竹器。⑵ 一种厨房内用来漉米或盛东西盘样的竹器;竹器边缘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穌管切頁碼第425頁,第8字續丁孫
匴
渌米籔也。从匚算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蘇纂反頁碼第1014頁,第3行,第3字述
盝米籔也。從匚算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藪水中盝米,竹器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穌管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542頁,第1字許惟賢第1104頁,第9字
淥米籔也。
段注淥者,浚也。浚者,抒也。抒者,挹也。籔者,䉛也。䉛者,漉米籔也。然則匴與,䉛二字一物也。謂淅米訖,則移於此器內浚乾之而待炊。所謂滰淅也。《士冠禮》。爵弁,皮弁,緇布冠各一匴。注。匴,竹器名。今之冠箱也。古文匴爲篹。按淥米之籔𣃔非可盛冠。此必異物同名。或別有正字。俟考。
从匚。算聲。
段注穌管切。十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