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肈的意思解释

聿部14画上下结构U+8088

聿部

14画

8画

上下结构

YNAH 86,YNAG 98

HILQ IILQ

WMXB

33507

U+8088

45131534511112 点、横折、横、撇、横、斜钩、撇、点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横、竖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同“肇”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to commence; to found; to devise. at first. to originate. to strik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聿部 )

集韻》同上(同「肇」)。又,《韻會》:戟屬。

注解

〔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聿部

〔肈〕字拼音是zhà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𫼉、聿

〔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ào] ⑴ 同“肇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直小切頁碼421頁,第2

肈上諱。

鉉注臣鉉等曰:後漢和帝名也。案:李舟《切韻》云:擊也。从戈肁聲。

附注吳大溦古籀補:「古文肈、肇、肁三字竝通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戈、从戶,會以戈破戶之意,隸定當作『𫼉』。服方尊从聿,劉釗以為从『聿』聲。旭昇案:疑『肈』為从聿、𫼉聲,『肁』當為其省形。後世或作肇,《說文》肈、肁分為二字,學者多以為一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池沼反頁碼1006頁,第2行,第1

肈上諱。擊也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後漢孝和帝名也。當言始也,故從戈肁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直小切古音第-部頁碼2514頁,第1許惟賢1093頁,第3

肈上諱。

段注按許原書無篆體。但言上諱。後人乃補此篆。說詳《示部》。上諱者,漢和帝諱也。《後漢書》作肈。李賢引伏無忌《古今注》曰:肈之字曰始。音兆。許愼《說文》肈音大小反。上諱也。伏,許竝漢時人。而帝諱不同。葢應別有所據。玉裁按古有肈無肇。从戈之肈,漢碑或从殳。俗乃从攵作肇。而淺人以竄入許書《攴部》中。《玉篇》曰:肇俗肈字。《五經文字・戈部》曰:肈作肇,訛。《廣韵》有肈無肇。伏侯作《古今注》時𣃔無从攵之肇。李賢注《後漢書》亦𣃔不至認肈肇爲二字。葢伏侯作肁,與許作肈不同。和帝命名之義取始。肁者,始開也。引申爲凡始。故伏云諱肁,而易之之字作始。實則漢人肁字不行。衹用肈字訓始。如《詩・生民》傳,《夏小正》傳可證。外閒所諱者肈也。故許云諱肈此則伏,許不同之由。章懷之所疑。而今日《後漢書》正文作肇譌也。李舟《切韵》云:肈,擊也。其字从戈,肁聲。形音義皆合直小切。許諱其字故不爲之解。今《經典》肈字俗譌从攵。不可不正。《攴部》妄竄之肇,今己芟去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