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岳的意思解释

山部8画上下结构U+5CB3

山部

8画

5画

上下结构

会意字

RGMJ 86,RMJ 98

OMU

PDAL

72772

1471

5232

U+5CB3

32121252 撇、竖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竖折/竖弯、竖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yuè

基本解释

高大的山。同“嶽”五~(中国五大名山,即东岳泰山,西岳华山,南岳衡山,北岳恒山,中岳嵩山)。

称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。~丈。~父。~母。叔~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会意。从山,从丘。古文字形,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,表示高山大岭。“嶽”字从山,狱声。本义:高大的山。

2.特指名山“五岳”或“四岳”。

嶽,东岱、南霍、西华、北恒、中泰室,王者之所巡狩所至。从山,狱声。古文从山,象高形,今作 《说文》。按,唐虞四岳,至《周礼 · 大宗伯》,始有五岳之名。崧高维,骏极于天。 《诗 · 大雅 · 崧山》

high mountain;

3.即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、中岳嵩山。又

岳宗(五岳之中的嵩山);岳帝(东岳泰山之神、东岳大帝的简称);岳华(西岳华山);岳庙(五岳之神的庙宇。特指东岳庙)

4.高大的山。

二女感于崇兮。 《思玄赋》。注:“山也。”潜形。 宋 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岳阡(山上墓道);岳秀(山岳秀丽);岳峙(谓如高山耸立);岳神(山神);岳镇渊停(如山岳屹立,如渊水停滞,多形容人坚定沉着)

high mountain;

5.用以尊称妻方的父母一辈长者 。

岳老子(方言。岳父);岳翁(岳父)

wife's parents;

名词

1.姓。

2.“嶽”另见 yuè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yuè

详细解释

1.高大的山。

《文选 · 孔稚珪 · 北山移文》:“偶吹草堂,滥巾北岳。”

2.对妻子父母长辈的称呼。

《聊斋志异 · 卷二 · 水莽草》:“既婿矣,而不拜岳,妾复何心?”

岳父、岳母。

3.姓。如宋代有岳飞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yuè

详细解释

1.高大的山。同“嶽”。

山岳、摇山振岳。

2.用于尊称妻子的父母。

岳母、岳父、岳丈。

3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mountain peak; surnam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山部 )

集韻》:嶽,古作岳。說文》:嶽,古篆作𠚁六書正譌》:从丘、山,象形。嶽、岳經傳通用。〇【按】《字彙》引古文分爲二,今依《正字通𡘋入後嶽字註。

又,姓。宋岳飛,明岳正。

注解

〔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山部

〔岳〕字拼音是yuè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丘、山,五行属

〔岳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山,从丘。古文字形,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,表示高山大岭。“嶽”字从山,狱声。本义是高大的山。

〔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uè] ⑴ 高大的山。同“嶽”⑵ 称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⑶ 姓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下反切五角切頁碼305頁,第2

嶽東,岱;南,靃;西,崋;北,恆;中,泰室。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。从山獄聲。

𡵹

異體𡶳𡷒𡵽𡴳、岳

𡵹古文象高形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今字作岳,古文之變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孫詒讓釋岳,謂象山上更為丘山,再成重象之形,正以形容其高。楚文字从山、犬,李守奎《楚文字編》收在『嶽』字條下,當係以為从山,獄省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八反切逆捉反頁碼760頁,第1行,第1

𡵹東岱、南靃、西華、北恒、中泰室,王者之所以廵狩至。從山獄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白虎通》:「嶽,确也,王者廵守确切,德也。」《尚書》曰:「王乃時廵守,考制度于四嶽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760頁,第2行,第1

古文象高形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下反切五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747頁,第2許惟賢765頁,第2

𡵹東岱,

段注見下。

南靃,

段注南靃者,衡山也。在今湖南衡州府衡山縣西北。《風俗通》曰:衡山一名霍山。《爾雅・釋山》曰:霍山爲南嶽。尚書《大傳》、《白虎通》皆舉霍山。《毛傳》則曰:南嶽,衡。許宗毛者也。曰南霍,正皆謂今湖南之衡山。卽《漢・地理志》長沙國湘南縣東南之《禹貢》衡山也。《封禪書》。漢武帝元封四年。巡南郡。至江陵而東。登禮灊之天柱山。號曰南嶽。此郭景純所謂武帝以衡山遼曠。移其神於天柱者。葢自是天柱始有霍山之名。而衡山不曰霍山矣。許言霍者,從其朔偁也。天柱山者,今安徽六安州霍山縣南之霍山是也。

西𡼙

段注見下。

北恒,

段注《爾雅》曰:恒山爲北嶽。《毛傳》曰:北嶽,恒。《禹貢》職方之恒山也。在今直𣜩省定州曲陽縣。

中大室。

段注大各本作泰。今正。古書大字,俗或讀他葢切。改爲太。又改爲泰。葢不可盡正矣。《爾雅》曰:嵩高爲中嶽。《封禪書》、《郊祀志》皆曰:中嶽,嵩高也。按《禹貢》曰外方。《左傳》曰大室。《國語》曰崇山。崇之字亦作崈,亦作嵩。故崇山亦曰崈高山,亦曰嵩高山。《地理志》。潁川郡崈高縣。武帝置。以奉大室山。是爲中岳。古文以崇高爲外方山也。大室,崇高錯舉。可見一山數名。卽今河南河南府登封縣北之嵩山也。

王者之所㠯巡狩所至。

段注㠯,用也。王者所用至此而巡狩也。巡狩者,巡所守也。天子適諸侯曰巡狩。按《堯典》。二月至于岱宗。五月至于南嶽。八月至于西嶽。十有一月至于北嶽。不言中嶽也。而《封禪書》、《郊祀志》述《堯典》皆云:中嶽,嵩高也。何氏注《公羊》則偁《堯典》,而補其文曰:還至嵩。如初禮。應劭《風俗通》則曰:中嶽,嵩高也。王者所居。故不巡焉。其說乖異。

从山。獄聲。

段注五角切。三部。

古文。象高形。

段注今字作岳。古文之變。

白话解释

岳,是中华大山,东岳叫“泰山”;南岳叫“衡山”;西岳叫“华山”;北岳叫“恒山”;中岳叫“嵩山”。嵩山也叫“泰室”,是古代帝王巡狩所到的王苑。字形采用“山”作边旁,“獄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「嶽」作「岳」,像山上有山,連綿不斷到最高處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「嶽」字則未見於甲骨文、金文及戰國文字。篆文始出現「嶽」字,《說文》解釋「嶽」字為中國五大名山的五嶽,是古代天子祭天、巡狩的地方,分析結構為「从山、獄聲」。《說文》古文則繼承甲骨文而加予簡化。隸書皆作「从山、獄聲」,只是「山」形或在上、或在下。楷書根據《說文》篆文作上山下獄的「嶽」字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則根據《說文》古文作「岳」字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