袌
意思解释
袌
bào基本解释
①怀抱。后作“抱”《説文•衣部》:“袌,褱也。从衣,包聲。”《集韻•皓韻》:“袌,或作抱。”
②衣前襟。《廣韻•号韻》:“袌,衣前襟。”《方言》卷四:“襌衣有袌者,趙、魏之間謂之袏衣。”
③朝服垂衣。《廣韻•号韻》:“袌,今朝服垂衣。”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簿皓切,音怉 —— 同「抱」。《說文》:褱也。《六書正譌》:俗作抱,非。別詳手部。
又,《唐韻》:薄報切,音暴 —— 衣前襟。揚子《方言》:襌衣有袌者,謂之袏衣。【郭註】前施袌囊也。
义又,朝服垂衣也。
又,《集韻》:披敎切,音炮 —— 袌囊,衣緩貌。
又,薄褎切 —— 同「袍」。詳袍字註。
注解
〔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袌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ào、páo、pào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衣、包。
〔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ào] ⑴ 怀抱。后作“抱”《説文•衣部》:“袌,褱也。从衣,包聲。”《集韻•皓韻》:“袌,或作抱。”⑵ 衣前襟。《廣韻•号韻》:“袌,衣前襟。”《方言》卷四:“襌衣有袌者,趙、魏之間謂之袏衣。”⑶ 朝服垂衣。《廣韻•号韻》:“袌,今朝服垂衣。”㈡ [páo] ⑴ 同“袍”。夹层中著絮的长衣。《玉篇•衣部》:“袍,長襦。袌,同袍。”㈢ [pào] ⑴ 〔袌禳〕衣缓貌。《集韻•效韻》:“袌禳,衣緩皃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薄保切頁碼第272頁,第2字續丁孫
袌
褱也。从衣包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作抱,非是。抱與捊同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《論語》:『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。』馬融釋以『懷抱』。即褱袌也。今字『抱』行而『袌』廢矣。」《集韻・晧韻》:「袌,或作抱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薄保反頁碼第697頁,第6行,第2字述
褱也。從衣包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俗言褱袌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薄保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567頁,第4字許惟賢第686頁,第8字
褱也。
段注《論語》。子生三年。然後免於父母之懷。《馬融》釋以懷抱。卽褱袌也。今字抱行而袌廢矣。抱者,引埾也。
从衣。包聲。
段注此舉形聲包會意。薄保切。古音在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