𤺊
疒部17画半包围结构U+24E8A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先稽切;《集韻》:先齊切,𡘋音西。《說文》:散聲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𤺊,披散也。東齊聲散曰𤺊,秦晉聲變曰𤺊,器破而不殊其音亦謂之𤺊。
又,《集韻》:相支切,音斯。揚子《方言》:𤺊,噎也。楚曰𤺊。【註】音斯。
注解
〔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。
〔𤺊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xī、sī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斯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先稽切頁碼第246頁,第13字續丁孫
𤺊
散聲。从𤕫斯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先迷反頁碼第630頁,第5行,第1字述
散聲也。從疒斯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若今謂馬鳴聲爲𤺊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先稽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394頁,第3字許惟賢第610頁,第9字
𢿱聲也。
段注《方言》。𤺊,㘆也。楚曰𤺊。又曰:𤺊,散也。東齊聲散曰𤺊。秦晉聲變曰𤺊。器破而不殊,其音亦謂之𤺊。按與斯澌字義相通。馬嘶字亦當作此。
从𤕫。斯聲。
段注先稽切。十六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