驍
国语辞典解释
驍骁
xiāo详细解释
名
◎良马。
《说文解字 · 马部》:“骁,良马也。”《文选 · 颜延之 · 赭白马赋》:“料武艺、品骁腾。”
形
◎勇武刚健。
《史记 · 卷一〇八 · 韩长孺传》:“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。”
骁勇、骁悍。
外语翻译
- excellent horse; brave, valiant
- beau cheval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古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堅堯切,𡘋音澆。《說文》:良馬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勇捷也。《廣韻》:驍武,《漢書》梟騎,借用梟,與驍通。
义又,《禮・投壷》:投壷妙者,有連花驍。驍者,矢躍出也。箭自壷躍出,復以手接之,屢投屢躍不墜地曰驍㊟〔《禮・投壷》無此段文,應摘自明王世貞《弇州四部稿》:少陵詩所謂投壺郭舍人者,即與東方朔滑稽而不勝者也。《西京雜記》稱郭舍人能投壺,一箭七十餘驍。顏光禄載汝南周璝、會稽賀徽,並能四十餘驍。驍者,自壺躍出,復以手接之,屢投屢躍不墜地也,其名有倚竿、帶劍、狼壺、豹尾、龍首,尤妙者有蓮花驍。〔《四庫全書・弇州四部稿》卷一百五十八〕《顏氏家訓》:投壺之禮,近世愈精。古者,實以小豆,為其矢之躍也。今則唯欲其驍,益多益喜,乃有倚竿、帶劒、狼壺、豹尾、龍首之名。其尤妙者,有蓮花驍。汝南周璝,弘正之子;會稽賀徽,賀革之子,並能一箭四十餘驍。〔《四部叢刊》初編,子部,《顏氏家訓》卷下〕〕。《西京雜記》:郭舍人能投壷,一箭七十餘驍㊟〔《西京雜記》:武帝旹,郭舍人善投壺,以竹為矢,不用棘也。古之投壺,取中而不求還,故實小豆,惡其矢躍而出也。郭舍人則激矢令還,一矢百餘反,謂之為驍。〔《四部叢刊》初編,子部,《西京雜記》卷第五〕〕。
考證
《禮・投壷》投壷妙者,有連花驍。驍者,矢躍出也。箭自壷躍出,復以手接之,屢投屢躍不墜地,曰驍。《西京雜記》郭舍人能投壷,一箭七十餘驍。
謹按投壷妙者云云壷篇無此語,所引西京雜記亦與原文不合,謹改爲:西京雜記古之投壷取中而不求還,郭舍人則激矢令還,一矢百餘反,謂之爲驍。又颜氏家訓汝南周璝會𥡴徽𠀤能一箭四十餘驍。
注解
〔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馬部。
〔驍〕字拼音是xiā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馬、堯。
〔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āo] ⑴ 见“骁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古堯切頁碼第322頁,第30字續丁孫
驍
良馬也。从馬堯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堅蕭反頁碼第794頁,第6行,第1字述
良馬也。從馬堯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古堯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851頁,第1字許惟賢第809頁,第2字
良馬也。
段注《周禮》良馬與駑馬爲對文。良馬兼上文種馬,戎馬,齋馬,道馬田馬言也。《周易》曰:良馬逐逐。《左傳》云:以其良馬二。亦精駿之偁。按上文云駿,馬之良材者。此云良馬,卽蒙上文而言也。《魯頌傳》曰:駉,駉,良馬腹榦肥張也。引伸爲勇捷之偁。
从馬。堯聲。
段注古堯切。二部。
詩曰:驍驍牡馬。
段注陸氏德明所見《說文》如此。〈詩〉《釋文》曰:駉《說文》作驍。按堯聲,冋聲之類相去甚遠。無由相涉。《大雅・崧高》。《四牡》蹻蹻。傳云:蹻蹻,壯皃。《魯頌・泮水》傳云:蹻蹻,言彊盛也。葢古本《說文》堯聲下有詩曰《四牡》驍驍六字。乃《崧高》之異文。或轉寫譌作驍驍牡馬。而陸氏乃有駉《說文》作驍之語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