翕
意思解释
翕
xī基本解释
①合,聚,和顺。~动。~张(一合一开)。“兄弟既~,和乐且湛。
②鸟类躯部背面和两翼表面的总称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羽,合声。本义:闭合;收拢。
2.同本义。
蝘之兴,五日翕。 翕如也。 伐翕伐张。 唯南有箕,载翕其舌。 将欲翕之,必固张之。 唇吻翕辟,不知何词。
翕翼(合翼);翕敛(收敛;收缩)
close;
3.聚集。
翕集家门,倾动人物。
翕集(聚集);翕翕(和合的样子);翕聚(会聚)
gather;
4.顺从 。
翕习(顺心;惬意);翕服(顺服;悦服)
be obedient to; submit to;
5.变动。
宇宙翕变,草木增荣。
change;
形容词
1.和好;一致。
兄弟既翕,和乐且湛。 君民翕然,倚以致平。
翕合(协调一致);翕应(谓相互响应);翕绎(声音和谐相续)
identical;
2.盛。
翕,盛也。
翕如(指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盛况);翕习(威盛的样子)?
vigorous;
3.迅疾。
往来翕忽。
翕欻(快速);翕忽(形容疾速的样子);翕习(疾快的样子)
fast;
国语辞典解释
翕
xì详细解释
动
1.和好。
《诗经 · 小雅 · 常棣》:“兄弟既翕,和乐且湛。”《史记 · 卷六 · 秦始皇本纪》:“臣但恐诸侯合从,翕而出不意。”
2.收敛、收缩。
《易经 · 系辞上》:“夫坤其静也翕。”《文选 · 枚乘 · 七发》:“飞马闻之,翕翼而不能去。”
3.吸引。
《诗经 · 小雅 · 大东》:“维南有箕,载翕其舌。”唐 · 李白《早过漆林渡寄万巨》诗:“漏流昔吞翕,沓浪竞奔注。”
4.聚集。
南朝宋 ·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· 排调》:“翕集家门,倾动人物。”
副
◎和谐顺服的样子。参见“翕然”条。
两岸词典解释
翕
xì详细解释
1.《书》和好;和谐。
兄弟既翕,和乐且湛(《诗经‧小雅‧常棣》)。
2.《书》收合。
飞鸟闻之,翕翼而不能去(《文选‧枚乘‧七发》)。
3.《书》急速。
神化翕忽,函幽育明(《文选‧左思‧吴都赋》)。
外语翻译
- agree
- übereinstimmen, beipflichten
- uni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許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迄及切,𡘋音吸。《說文》:起也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翕,合也。《書・臯陶謨》:翕受敷施。《詩・小雅》:兄弟既翕。
义又,《易・繫辭》:夫坤,其靜也翕。【註】斂也、聚也。
义又,《詩・小雅》:維南有箕,載翕其舌。【箋】翕,猶引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訓》:翕翕訿訿,莫供職也。【疏】《詩・小雅》翕翕訿訿。〇【按】今《詩》作潝。
义又,《廣雅》:翕翕,熾也。《廣韻》:火炙。
义又,動也、盛也。
注解
〔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羽部。
〔翕〕字拼音是xī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合、羽,五行属土。
〔翕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羽,合声。本义是闭合;收拢。
〔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ī] ⑴ 合,聚,和顺⑵ 鸟类躯部背面和两翼表面的总称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許及切頁碼第110頁,第19字續丁孫
翕
異體𦐬、翖
起也。从𦏲合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翕从合者,鳥將起必斂翼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希立反頁碼第289頁,第2行,第2字述
起也。從羽合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相合起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許及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554頁,第4字許惟賢第248頁,第5字
起也。
段注《釋詁》、《毛傳》皆云:翕,合也。許云起也者,但言合則不見起。言起而合在其中矣。翕从合者,鳥將起必斂翼也。
从羽。合聲。
段注許及切。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