𩲡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玉篇》:古文鬼字。註詳部首。
注解
〔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鬼部。
〔𩲡〕字拼音是guǐ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⺬、鬼。
〔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uǐ] ⑴ 古文鬼字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居偉切頁碼第303頁,第4字續丁孫
鬼
人所歸爲鬼。从人,象鬼頭。鬼陰气賊害,从厶。凡鬼之屬皆从鬼。
𩲚
異體𩲡
古文从示。
附注按:甲骨文、金文或從示或從戈或從攴,多用為「鬼方」之「鬼」。
蔣注《爾雅・釋訓》:「鬼之爲言歸也。」《禮記・祭義》:「眾生必死,死必歸土,此之謂鬼。骨肉斃於下陰爲野土,其氣發揚於上爲昭明。」孔穎達疏:「此釋人氣爲神。言人生時,形體與氣合共爲生,死則氣之精魂發揚而升於上爲神靈光明也。」呉澄注:「此言人之體魄,死則爲鬼也。體魄之能活動爲生,不活動爲死,旣死則不留於人間而歸於土,故名之曰鬼。歸於土者,人之骨肉,死則斃壞於地下,朽腐而爲野中之土也。此言人之魂氣,死則爲神也。未死則魂氣在人之身,旣死則其魂氣散布,升舉於上而爲昭明,與天之昭明者混爲一。」《列子・天瑞篇》:「精神離形,各歸其眞,故謂之鬼。鬼,歸也,歸其眞宅。黃帝曰:精神入其門,骨骸反其根,我尚何存?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矩毀反頁碼第754頁,第3行,第1字述
人所歸爲鬼。從人,象鬼頭。鬼陰气賊害,從厶。凡鬼之屬,皆從鬼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曰:「鬼之言歸也。」《韓詩外傳》曰:「人死,肉歸於土,血歸于水,骨歸于石也。魂气升於天,其陰气薄然獨存,無所依也。」凡魂,陽气使人興行,強梁發越;陰气制人,使人止息,湫底壅閉。旣死,魂气歸于天無陽,故純陰底滯之气,著人爲害。賊者,有所傷也。厶音私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54頁,第6行,第1字述
古文。從示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周禮》享大鬼之神者,故從示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居偉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736頁,第3字許惟賢第759頁,第6字
人所歸爲鬼。
段注以曡韵爲訓。《釋言》曰:鬼之爲言歸也。郭注引《尸子》。古者謂死人爲歸人。《左傳》。子產曰:鬼有所歸。乃不爲厲。《禮運》曰:䰟氣歸於天。形魄歸於地。
从儿,甶象鬼頭。
段注自儿而歸於鬼也。
从厶。
段注二字今補。厶讀如私。
鬼陰气賊害,故从厶。
段注陰當作侌。此說从厶之意也。神陽鬼陰。陽公陰私。居偉切。十五部。
凡鬼之屬皆从鬼。
古文从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