譮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說文》籀文話字。
义又,人名。《宋史・孝宗紀》:慶國公令譮。
又,《集韻》:黃外切,音會 —— 悟也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許介切,音㖑 —— 怒聲。《集韻》與欸同。
又,《集韻》:火夬切,音咶 —— 氣高貌。
注解
〔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譮〕字拼音是huà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會。
〔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à] ⑴ 古同“话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胡快切頁碼第71頁,第12字續丁孫
䛡
異體話
合會善言也。从言𠯑聲。《傳》曰:「告之話言。」
譮
籒文䛡从會。
附注姚文田、嚴可均校議:「合會,當作會合。」段玉裁注:「當作《春秋傳》曰『箸之話言』,見文六年《左氏傳》。」楊樹達《積微居小學述林》:「䛡字義為會合善言,故籀文字从會作譮,字受義於會也。字又作䛡,从昏者,昏會音近,古音同在月部,借昏為會也。」「凡昏聲字隸變皆為舌,如括、刮之類。」「故『䛡』今作『話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戶敗反頁碼第200頁,第7行,第1字述
合會善言也。從言𠯑聲。傳曰:「告之詁言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200頁,第7行,第2字述
籒文話從言、會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胡快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372頁,第5字許惟賢第167頁,第9字
會合善言也。
段注䛡會曡韵。《大雅》。愼爾岀話。毛曰:話,善言也。
从言。𠯑聲。
段注胡快切十五部。
傳曰:告之話言。
段注此當作《春秋傳》曰箸之話言。見文六年《左氏傳》。淺人但知抑詩。故改之。刪《春秋》字。妄擬詩可稱傳也。抑詩作告之詁言。於詁下稱之。又妄改爲詩曰詁訓。
籒文䛡。从言會。
段注𠯑會同在十五部。故檜亦作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