徛
彳部11画左右结构U+5F9B
意思解释
徛
jì基本解释
①石桥,放在水中用来渡水的石头。
②站立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放在水中用以过河的石头 徛,举胫有渡也。从彳,奇声。——《说文》徛,步桥也。——《尔雅》。按,聚石以为步渡者。徛,石杠谓之徛。——《尔雅》
stone used for crossing river;
动词
◎站立 徛,立也。——《广韵》
stand;
外语翻译
- to cross ov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去奇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丘奇切,𡘋音崎。《說文》:舉足以渡也。
又,《廣韻》:渠綺切,音技 —— 立也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居義切,音寄。《爾雅・釋宮》:石杠謂之徛。【註】聚石水中,以爲步渡彴也。《廣雅》:徛,步橋也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𢕗。
注解
〔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彳部。
〔徛〕字拼音是j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彳、奇。
〔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ì] ⑴ 石桥,放在水中用来渡水的石头。⑵ 站立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去奇切頁碼第57頁,第11字續丁孫
徛
舉脛有渡也。从彳奇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牽其反頁碼第165頁,第3行,第3字述
舉脛有渡也。從彳奇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爾雅》:『石杠謂之徛』注:『聚石水中爲步渡彴也。』」臣鍇按:即溪澗夏有水冬無水處橫木爲之,至冬則去,今曰水彴橋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去奇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306頁,第6字許惟賢第137頁,第12字
舉脛有渡也。
段注釋宫曰:石杠謂之徛。郭曰:聚石水中以爲步渡彴也。音居義反。
从彳。奇聲。
段注去奇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