蹋
足部17画左右结构U+8E4B
意思解释
蹋
tà基本解释
①踏:“舞辄数十人相随,~地为节。”
②踢:“穿域~鞠”(“鞠”,古代的一种皮球)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同“踏”。践踏;踩。
蹋,践也。 蹋,履也。
tread on;
2.字亦作“踏”
舞辄数十人相随,蹋地为节。
3.踢。
王傅萨都喇以足蹋人而死。
kick;
4.另见 tā。
外语翻译
- step on, tread on; stumble, slip
- marcher sur, mettre le pied à ter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徒合切;《集韻》:達合切,𡘋音沓。《說文》:踐也。《博雅》:履也。今蹹字。《釋名》:蹋,榻也,榻著地也。
义又,《史記・蘇秦傳》:六博蹋鞠者。【註】蹋鞠,兵勢也,所以練武士,知有材也。
又,《廣韻》:徒盍切;《集韻》:敵盍切,𡘋音塌。又,《集韻》:託盍切,音榻。又,託合切,音塔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足部。
〔蹋〕字拼音是tà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𧾷、𦐇,五行属火。
〔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à] ⑴ 踏:“舞辄数十人相随,~地为节。”⑵ 踢:“穿域~鞠”(“鞠”,古代的一种皮球)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徒盍切頁碼第61頁,第4字續丁孫
蹋
踐也。从足𦐇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徒盍反頁碼第174頁,第6行,第1字述
踐也。從足𦐇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徒盍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326頁,第2字許惟賢第146頁,第6字
踐也。从足。𦐇聲。
段注徒盍切。八部。俗作踏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,由「足」、「
」二字構成。從足,示足部動作之義。從
,聲符,注明音讀。楷書承自篆文,整齊化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