讕
国语辞典解释
讕谰
lán详细解释
动
1.抵赖、不承认。
《说文解字 · 言部》:“谰,抵谰也。”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今俗语云抵赖也。”《汉书 · 卷四七 · 文三王传 · 梁怀王刘揖传》:“王阳病抵谰,置辞骄嫚。”《新唐书 · 卷九四 · 张亮传》:“亮谰辞曰:‘囚等畏死见诬耳。’”
2.诬陷。
《玉篇 · 言部》:“谰,诬言相加被也。”汉 ·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 · 深察名号》:“则是非之情,不可以相谰已。”王福清 · 注:“谰,诬言相加。”
外语翻译
- accuse falsely; slander, libel
- calomnier, médire, diffam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洛干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郎干切,𡘋音蘭。《說文》:詆讕也。《玉篇》:誣言相加被也。《前漢・文三王傳》:王陽病詆讕置辭。【師古註】讕,誣諱也。又,〈谷永傳〉:滿讕誣天。【師古註】謂欺罔也。《春秋繁露》:詰其名實,觀其離合,則是非之情不可以相讕已。【註】讕,誣言相加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逸言也。《唐書・張亮傳》:亮讕辭曰:囚等畏死見誣耳。【音義】逸言也。
又,《廣韻》:落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魯旱切,𡘋蘭上聲。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郎旰切,蘭去聲 —— 義𡘋同。
义《說文》或作譋,《集韻》或作㘓、諫。
注解
〔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讕〕字拼音是l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闌。
〔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án] ⑴ 见“谰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洛干切頁碼第76頁,第15字續丁孫
讕
抵讕也。从言闌聲。
譋
讕或从閒。
附注段玉裁本王筠句讀本作「抵讕也」。按:姚文田嚴可均《說文校議》認為《說文》無「怟」字,作「怟」誤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勒湌反頁碼第214頁,第4行,第2字述
詆讕也。從言闌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以語防闌之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214頁,第5行,第1字述
讕或從閒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洛于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401頁,第3字許惟賢第181頁,第5字
抵讕也。
段注抵各本作詆。誤文三王傳。王陽病。抵讕置辭。師古曰:抵,距也。讕,誣諱也。《文帝紀》韋注曰:謾,抵讕也。按抵讕猶今俗語云抵賴也。
从言。闌聲。
段注洛于切。十四部。
讕或从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