蝒
虫部15画左右结构U+8752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武緣切;《集韻》:彌延切,𡘋音綿。《說文》:馬蜩。
义或作𧏈。《類篇》:又作蝒。
注解
〔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蝒〕字拼音是mi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面。
〔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ián] ⑴ 蚱蝉,一种发声很响的大黑蝉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武延切頁碼第443頁,第1字續丁孫
𧏈
異體𧍹、蝒
馬蜩也。从虫𡇢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武延切頁碼第1046頁,第4行,第2字述
馬蜩也。從虫面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武延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664頁,第1字許惟賢第1159頁,第3字
馬蜩也。
段注與《釋蟲》同。凡言馬者謂大。馬蜩者,蜩之大者也。《方言》曰:蟬,其大者謂之蟧。或謂之蝒馬。蝒馬二字誤倒。此篆不與下文蜩蟬螇蚗諸篆爲伍。不得其故。恐是淺人亂之耳。
从虫。面聲。
段注武延切。十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