饱
意思解释
饱飽
bǎo基本解释
①吃足了,与“饿”相对。~餐。~暖。
②足、充分。~满。~和。~学(学识丰富)。~含。~览。~受。一~眼福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形声。从食,包声。本义:吃足。
2.同本义。与“饥”相对。
饱,厌也。 饱,满也。 既醉既饱。 乐岁(丰年)终身饱。 食不饱,力不足。 生为之饱。
酒足饭饱;饱食暖衣(吃得饱,穿得暖。比喻生活富裕安乐)
have eaten one's fill;
3.充足,多。
有学饱而才馁,有才富而学贫。
饱参(参悟真理甚多)
full;
动词
1.饱满 。
谷粒很饱。
plump; full;
2.满足。
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。
一饱眼福;饱德(饱足以德,备受德惠)
satisfy;
副词
◎足足地 。
饱餐一顿。
fully; to the full;
外语翻译
- eat heartily; eat one's fill
- satt, gesättigt (Adj), befriedigen, genügen, zufriedenstellen (V), reichlich, ausreichend, hinlänglich (Adj), voll, prall (Adj)
- rassasié, assouvi, repu, plein, rebondi, satisfai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𩜿 、 𩜕 、 𩛞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博巧切,包上聲。《說文》:厭也。《玉篇》:飽滿也。《廣韻》:食多也。《易・漸卦》:飮食衎衎,不素飽也。《禮・文王世子》:嘗饌善,則世子亦能食;嘗饌寡,則世子亦不能飽。
义又,陸機〈豪士賦〉:心翫居常之安,耳飽從諛之說。又,姓。《正字通》:宋添差通判臨江軍事飽安盈。
又,《五音集韻》:許既切,音欷 —— 飫也。
义又,古通有韻。《詩・小雅》:牂羊墳首,三星在罶;人可以食,鮮可以飽。
又,叶彼五切,音補。《吳子・治兵篇》:適其水草,節其飢飽;冬則溫廐,夏則凉廡。
考證
《禮・文王世子》嘗饌善,則世子亦能食。嘗饌寡,則世子亦不能飽。
謹照原文嘗饌寡下省則字。
注解
〔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食部。
〔飽〕字拼音是bǎ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飠、包。
〔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ǎo] ⑴ 吃足了,與“餓”相對⑵ 足、充分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博巧切頁碼第164頁,第35字續丁孫
飽
猒也。从𠊊包聲。
𩜿
異體𩝰、𩞛
古文飽从𤓽。
𩜕
異體𩛁
亦古文飽从戼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反切補巧反頁碼第412頁,第1行,第2字述
猒也。從食包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412頁,第2行,第1字述
古文飽從𤓽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𤓽音保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412頁,第2行,第2字述
亦古文飽。從卯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博巧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882頁,第5字許惟賢第391頁,第10字
猒也。
段注《甘部》曰:猒,飽也。是爲轉注。
从𠊊。包聲。
段注博巧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古文飽。从丣聲。
段注丣古文孚也。孚聲在三部。
亦古文飽。从丣聲。
段注丣聲亦在三部。
白话解释
饱,吃得满足。字形采用“食”作边旁,采用“包”作声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饱”字,采用“
”作声旁。
,这也是古 文写法的“饱”字,采用“卯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字從食、包聲。《說文》:「飽,猒也。」段注:「甘部曰:『猒,飽也。』是為轉注。」猒,今作厭,即饜,有飽足意。《說文》飽的古文有從孚聲,亦有從聲。隸楷字形均因承篆文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