嗑
意思解释
嗑
kè基本解释
①用上下门牙咬有壳的或硬的东西。~瓜子儿。
②闲谈,多话。~牙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口,盍声。本义:多话。
2.同本义。
嗑,多言也。
嗑牙(闲谈,多嘴);嗑牙料嘴(耍嘴,斗嘴)
chat;
3.用上下门牙咬有壳的或硬的东西。
颐中有物曰噬嗑。 噬嗑,食也。
嗑瓜子儿。
crack sth. between the teeth;
4.说话 。
闲嗑(闲谈)
talk;
国语辞典解释
嗑
hé详细解释
形
◎话多。
《说文解字 · 口部》:“嗑,多言也。”
动
1.闭、合。
《抱朴子 · 外篇 · 守塉》:“口张不能嗑,首俛不能仰。”
2.喝、食。
《儒林外史 · 第三回》:“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,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,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。”
嗑
kè详细解释
动
1.说话。
明 · 汤显祖《牡丹亭 · 第五四出》:“小姐,俺淡口儿闲嗑,你和柳郎梦里、阴司里,两下光景何如?”
2.用牙尖咬裂硬物。
嗑瓜子。
3.俗称对毒品的吸食。
他因年少无知,染上了毒瘾,镇日嗑药。
两岸词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eat seeds; reproach; loquacious
- (English: to crack (seeds) with front teeth) , Durchbeißen
- bruit de voix, boi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古盍切;《集韻》:谷盍切,𡘋音閤。《說文》:多言也。从口,盍聲,讀若甲。《集韻》:嗑嗑,語也。或作𧪞。
又,《廣韻》:胡𦠼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轄𦠼切,𡘋音盍。《玉篇》:噬嗑,卦名。《易・序卦傳》:嗑者,合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多言也。或作𧪞、䛅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迄甲切,音呷 —— 嗑然,笑聲。
义又,《類篇》:吸呷也。
注解
〔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嗑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kē、k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盍,五行属木。
〔嗑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盍声。本义是多话。
〔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ē] ⑴ 方言,话㈡ [kè] ⑴ 用上下门牙咬有壳的或硬的东西⑵ 闲谈,多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候榼切頁碼第43頁,第20字續丁孫
㗐
異體嗑
多言也。从口盍聲。讀若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候臘反頁碼第131頁,第1行,第1字述
多言也。從口盍聲,讀若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𠊱榼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36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4頁,第15字
多言也。从口。盍聲。讀若甲。
段注𠊱榼切。八部。
白话解释
嗑,话多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盍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