揲
意思解释
揲
shé基本解释
①古代数蓍草以占卜吉凶。
②积累。
③取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按定数更迭数物,分成等分。古代多用于数蓍草占卦,以卜吉凶。
揲,阅持也。从手 揲之以四,以象四时。
揲蓍(蓍,蓍草。古人用数点蓍草茎的占卜方法来卜卦,以预测吉利与否,称为揲蓍);揲揲锤锤(形容蟋蟀的叫声)
divide into portions;
2.“舍”的代字。舍亲。
有这等没天理的?揲老性命织识他!
abandon; give up;
3.另见 dié。
国语辞典解释
揲
shé详细解释
动
1.以手抽点物品的数目。古时多用于数蓍草占卜,以测吉凶。
《玉篇 · 手部》:“揲,数蓍也。”《易经 · 系辞上》:“揲之以四,以象四时。”《儒林外史 · 第三五回》:“自己揲了一个蓍,筮得‘天山遁’。”
2.拿取。
《史记 · 卷一〇五 · 扁鹊仓公传》:“揲荒爪幕,湔浣肠胃。”
3.折叠。
唐 · 刘驾《长门怨》诗:“闲揲舞衣归未得,夜来砧杵六宫秋。”
外语翻译
- to sort out the stalks used in divination; to fold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食列切,音舌。《說文》:閱持也。《史記・扁鵲傳》:揲荒爪幕。【註】荒,膏肓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揲,蓍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揲之以四,以象四時。
又,《集韻》:式列切,音設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唐韻》:與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弋涉切,𡘋音葉 —— 義與《說文》同。又,度揲也。
又,《唐韻》:徒協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達協切,𡘋音牒 —— 義亦與《說文》同。又,摺揲也。
又,《集韻》:私列切,音薛 —— 持數也。
又,悉協切,音燮。又,羊列切,音曳。又,吉列切,音孑。又,直甲切,音霅 —— 義𡘋同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抴,又作𢶅。
注解
〔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揲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shé、dié、y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枼,五行属火。
〔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é] ⑴ 古代数蓍草以占卜吉凶。⑵ 积累。⑶ 取。㈡ [dié] ⑴ 摺叠:“闲~舞衣归未得,夜来砧杵六宫秋。”㈢ [yè] ⑴ 箕舌(指接在簸箕底部向前延伸的板)。⑵ 将物体捶薄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食折切頁碼第401頁,第19字續丁孫
揲
閱持也。从手枼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相聶反頁碼第964頁,第5行,第2字述
閲持也。從手枼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周易》:『揲之以四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食折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384頁,第6字許惟賢第1036頁,第7字
閱持也。
段注閱者,具數也。更迭數之也。匹下曰:四丈也。从八匚。八揲一匹。按八揲一匹,則五五數之也。五五者,由一五二五數之至於八五,則四丈矣。《𣪠辭傳》曰:揲之以四。以象四時。謂四四數之也。四四者,由一四二四數之至若干四,則得其餘矣。凡傳云三三,兩兩,十十,五五者皆放此。閱持者旣得其數而持之。故其字从手。
从手。枼聲。
段注食折切。十五部。按枼聲或在八部。或在十五部。由古此二部相合。同一世聲,而彼此皆用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