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㐭的意思解释

亠部8画上下结构U+342D

亠部

8画

6画

上下结构

YLKF

YWR

SJJ

00600

U+342D

41252511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lǐn

基本解释

同“廪”。《説文•茴部》:“㐭,榖所振入。”《玉篇•㐭部》:“㐭,藏米室也。亦作廪。”《通志•六書略一》:“㐭, 即廪字。方曰倉,圜曰㐭,上象其蓋。”

外语翻译


  • (same as 廩) a granary, to supply (foodstuff), to stockpil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上 部首:亠部 )

說文》廩本字,从入、从回,象屋形,中有戸牖,防蒸熱。〈六書略〉:方曰倉、圜曰㐭,上象其蓋。

注解

〔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亠部

〔㐭〕字拼音是lǐ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亠、回

〔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ǐn] ⑴ 同“廪”。《説文•茴部》:“㐭,榖所振入。”《玉篇•㐭部》:“㐭,藏米室也。亦作廪。”《通志•六書略一》:“㐭, 即廪字。方曰倉,圜曰㐭,上象其蓋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下反切力甚切頁碼171頁,第11

㐭穀所振入。宗廟粢盛,倉黃㐭而取之,故謂之㐭。从入,回象屋形,中有戶牖。凡㐭之屬皆从㐭。

異體

廩㐭或从广从禾。

附注陳夢家《殷虛卜辭綜述》:「(卜辭)㐭,象露天的穀堆之形。今天的北方農人在麥場上,作一圓形的低土台,上堆麥稈麥殼,頂上作一亭蓋形,塗以泥土,謂之『花籃子』,與此相似。㐭是積穀所在之處,即後世倉廩之廩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釋》以為㐭、稟、廩一字,其說是也。金文加禾、米等義符,表示這是堆禾、米用的;或加攴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反切力甚反頁碼426頁,第6行,第1

廩穀所振入,宗廟粢盛,倉黃㐭而取之,故謂之㐭。從入,從回。象屋形中有戶牖。凡㐭之屬,皆從㐭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振,舉也。倉廩有戶牖,以防蒸熱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427頁,第1行,第1

㐭或從广,禾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下反切力甚切古音第七部頁碼918頁,第1許惟賢406頁,第5

廩穀所振入也。

段注穀者,百穀緫名。《中庸》注曰:振,猶收也。《手部》曰:振,舉也。《周禮》注曰:米藏曰廩。

宗廟秶盛。

段注秶各本作粢。今正。粢,稻餠之或字也。秶者,稷之或字也。《甸師》以共齍盛。鄭注齍作秶。云秶,稷也。穀者稷爲長。是以名云:在器曰盛。按《小宗伯》注云:齍讀爲秶。六秶謂六穀。黍稷稻粱麥苽。是則六穀稷爲長。故單舉秶也。許於《皿部》曰:齍,黍稷器也。盛,黍稷在器中也。字依《周禮》。此作秶盛者。齍秶古今字。《禮記》多用秶盛。故許從之。與鄭同也。

蒼黃㐭而取之。故謂之㐭。

段注蒼舊作倉。今正。㐭而取之之㐭,當作癛。癛癛,寒也。凡戒愼曰癛癛。亦作懍懍。《漢書》通作廩廩。許云:癛而取之。故謂之㐭。癛㐭㬪韵。如上文蒼黃取而藏故謂之倉。藏倉㬪韵也。上文云穀所振入也者。《周禮》所謂廩人掌九穀之數。以待國之匪頒,賙賜,稍食也。此云宗廟秶盛,蒼黃癛而取之者。《穀梁傳》所謂甸粟而內之三宫。三宫米而藏之御廩。《周禮》所謂廩人大祭祀則共其接盛。舉其重者以釋㐭之音義也。鄭云大祭祀之穀,藉田之收藏於神倉者也。不以給小用。《釋言》。廩,廯也。臧氏鏞堂曰:廯,古本當作鮮。舍人云:廩,少鮮也。《公羊》羣公廩注云:連新於上財令半相連耳。襄卄三年所傳聞注亦云:廩廩近升平。皆廩,鮮也之義。玉裁按。此與《漢書》廩廩庶幾,賈誼爲此廩廩,皆癛癛之假借也。

从入。

段注穀所入,故从入。

从回。

段注回之訓轉也。而此从回之意則如下所云。

象屋形。

段注謂外囗。舍下云囗,象築。此云象屋者,屋在上者也。㐭之戸牖多在屋。

中有戸牖。

段注謂內囗。小徐曰:戸牖以防蒸熱也。力甚切。七部。

凡㐭之屬皆从㐭。

㐭或从广稟。

段注會意也。稟亦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