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溓的意思解释

氵部13画左右结构U+6E93

氵部

13画

10画

左右结构

IUVO 86,IUVW 98

ETXC

VUXK

38137

U+6E93

4414315112234 点、点、提、点、撇、横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竖、撇、捺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(水)平静:“河~海夷。”

味淡薄。

基本解释

〔~~〕水快凝结成冰的样子,如“水~~以微凝。”

基本解释

古通“黏”,黏着:“则虽有深泥,亦弗之~也。”

基本解释

水喷出沾在其他物体上。

基本解释

以水浸物,使冷却。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 )

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勒兼切,音濂。說文》:中絕小水。與濂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離覽切,音廉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泥占切,音粘 —— 與黏同。說文》:相著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輪人:雖有深泥,亦弗之溓也。【註】溓讀爲黏,謂泥不黏著輻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良冉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力冉切,𡘋音斂 —— 漬也。一曰薄冰。潘岳〈寡婦賦〉:水溓溓以微凝。

又,《廣韻》:力忝切;《集韻》:盧忝切,𡘋音稴 —— 義同。又,恬靜貌。一曰小水。

又,《集韻》:乎監切,音銜 —— 濆水沾物也。

又,乎韽切,音陷 —— 沉物水中使冷。

又,兩減切,音臉 —— 味薄也。

又,犁針切,音林 —— 與瀶同。一曰寒也。

注解

〔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溓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ián、liǎn、nián、xián、xi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兼

〔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ián] ⑴ (水)平静:“河~海夷。”⑵ 味淡薄。 [liǎn] ⑴ 〔~~〕水快凝结成冰的样子,如“水~~以微凝。” [nián] ⑴ 古通“黏”,黏着:“则虽有深泥,亦弗之~也。” [xián] ⑴ 水喷出沾在其他物体上。 [xiàn] ⑴ 以水浸物,使冷却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力鹽切頁碼372頁,第17

溓薄水也。一曰中絕小水。从水𥡝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連鹽反頁碼911頁,第5行,第2

溓薄水也。或曰中絕小水。從水兼聲。

鍇注臣鍇按:潘岳《寡婦賦》曰:「霤淋淋而夜下兮,水溓溓而微凝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力鹽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233頁,第4許惟賢972頁,第2

溓溓溓,薄仌也。

段注溓溓二字依《文選注》補。潘岳寡婦賦曰:水溓溓以微凝。按《食部》䭑下云:讀若風溓溓。葢當云讀若風溓之溓。風溓,謂風之蹙凌也。

或曰中絕小水。

段注《玉篇》、《廣韵》作大水中絕小水出也。當是古人所見完本。後奪誤爲四字耳。謂大水中絕小水之流而出也。八字一句。《公羊傳》曰:周公盛。魯公燾。羣公溓。何曰:盛者,新穀。燾者,冒也。故上以新也。溓者,連新於陳上財令半相連耳。此溓引伸之義也。《公羊》疏。本作溓。今本《公羊》作廩。誤。鄭注《周易》引羣公溓,見詩《采薇・正義》。

又曰淹也。

段注晁以道云:唐本有此四字。楊上善注《素問》云:溓,水靜也。於此義相近。淹篆下無此義。於此補見。

从水。兼聲。

段注力鹽切。七部。按宋晁以道所據唐本力簟反。楊上善《素問》注廉檢反。李善《文選注》力檢反。

或从廉。

段注晁以道云:唐本有。見《樓攻媿集》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