㨐
扌部12画左右结构U+3A10
外语翻译
- to slap lightly on the clothes or coverlet, to beat; to strike; to attack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方苟切,卜上聲。《說文》:衣上擊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彼口切 —— 義同。或作拊。〇【按】《海篇》、《直音》音保,與上切韻未合。
注解
〔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㨐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ǔ、pé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方苟切頁碼第407頁,第16字續丁孫
㨐
衣上擊也。从手𠈃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擊,据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皆作攴。攴者,小擊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布偶反頁碼第977頁,第6行,第2字述
衣上擊也。從手保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方口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433頁,第4字許惟賢第1058頁,第5字
衣上擊也。
段注擊《集韵》、《類篇》皆作攴。攴者,小擊也。
从手。𠈃聲。
段注方口切。三部。方字類隔。當作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