璣
国语辞典解释
璣玑
jī详细解释
名
1.不圆的珠子。
《文选 · 李斯 · 上书秦始皇》:“傅玑之珥、阿缟之衣、锦绣之饰,不进于前。”
珠玑、明玑。
2.古代天文仪器“璇玑玉衡”上转动的部分。
玑衡抚辰仪(清乾隆所制的浑天仪)。《书经 · 舜典》:在璇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
3.星名。古指北斗的第三星。今称为“天玑”。
《史记 · 卷二七 · 天官书》“北斗七星”句下司马贞索隐引《春秋运斗枢》云:“斗,第一天枢,第二旋,第三玑,……。”
外语翻译
- pearl that is not quite round
- perl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居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居希切,𡘋音機。《說文》:珠不圓者。《書・禹貢》:厥篚𤣥纁璣組。【傳】璣,珠類,生于水。【釋文】璣,珠不圓也。字書云:小珠也。《前漢・景十三王傳》:遣建荃葛珠璣。【註】師古曰:璣,珠之不圓者。
义又,鏡名。《說文》徐註:按,《符瑞圖》有璣鏡。【註】大珠而琕,有光曜,可爲鏡。
义又,器名。《書・舜典》: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【註】在,察也;璣,正天文之器。璣爲轉運,衡爲橫簫,運璣使動。璣徑八尺,圓周二尺五寸而强;衡長八尺,孔徑一寸,下端望之,以占星辰吉凶之象。七政者,日月五星也;得失由政,故稱政焉。
义又,星名。《史記・天官書》北斗七星。【註】《春秋運斗極》㊟〔《春秋運斗樞》〕云:斗第三璣。
又,《集韻》:渠希切,音祈。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其既切;《正韻》:吉器切,𡘋音禨。又,《集韻》:巨至切,音𦤌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玉部。
〔璣〕字拼音是j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⺩、幾。
〔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ī] ⑴ 不圓的珠子⑵ 古代測天文的儀器⑶ 北斗星名之一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居衣切頁碼第11頁,第5字續丁孫
璣
珠不圜也。从玉幾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凡離反頁碼第54頁,第6行,第2字述
珠不圜也。從玉幾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符瑞圖》曰:「神靈滋瀼,百珍寳用則官璣鏡。」注曰:「大珠而琕有光曜可爲鏡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居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72頁,第1字許惟賢第30頁,第2字
珠不圜者。
段注各本作也。今依《尙書音義》、《後漢書》注作者。凡經傳沂鄂謂之幾,門橜謂之機。故珠不圜之字从幾。
从王。幾聲。
段注居衣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