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則的意思解释

刂部9画左右结构U+5247

刂部

9画

7画

左右结构

MJH

BCLN

LOKD

62800

U+5247

251113422 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点、竖、竖钩

𠟻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见“则”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依照等级划分物体。

《说文解字 · 刀部》:“则,等画物也。”

2.效法。

《孟子 · 滕文公上》:“惟天为大,惟尧则之。”《史记 · 卷二 · 夏本纪》:“皋陶于是敬禹之德,令民皆则禹。”

3.做。参见“则甚”、“则声”等条。

1.法度、规章。

《书经 · 五子之歌》:“有典有则,贻厥子孙。”

法则、细则、税则、青年守则。

2.规范、榜样。

《诗经 · 大雅 · 抑》:“敬慎威仪,维民之则。”

以身作则。

3.量词。计算文字分项段落的单位。

一则消息、三则寓言、试题二则、新闻五则。

4.姓。如汉代有则长。

1.便、就。

《诗经 · 召南 · 草虫》:“亦既见止,亦既觏止,我心则降。”《镜花缘 · 第一二回》:“酒过一、二巡,则上小盘小碗。”

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

2.表示平列、对待的关系。

《论语 · 学而》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”

3.只、仅。

《荀子 · 劝学》:“口、耳之闲则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?”元 · 关汉卿《窦娥冤 · 楔子》:“端云孩儿该打呵,看小生面则骂几句。”

4.却、而。

《孟子 · 梁惠王下》:“竭力以事大国,则不得免焉。”

欲速则不达。

5.如果。

《左传 · 僖公七年》:“心则不竞,何惮于病?”

6.是、乃是。

《孟子 · 公孙丑下》:“此则寡人之罪也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规范;榜样。

准则、以身作则。

2.规章;法度。

规则、法则。

3.做;作。

此人不识抬举,理他则甚、不敢则声。

4.连词:(1)用在复句或紧缩句之间,表示顺承关系。前者说明原因、理由或情况,后者说明相应的措施或结果,相当于“就”、“便”。

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。

5.连词:(2)用在复句或紧缩句之间,表示条件或因果关系。

欲速则不达、诚如是,则霸业可成。

6.连词:(3)用在复句或紧缩句之间,表示对比或列举。

思则得之,不思则不得也。

7.连词:(4)用在两个相同的词之间,表示让步,相当于“虽然”、“固然”。

此物美则美矣,只怕不实用。

8.助词:(1)用在数词后,表示依序列举。

检讨此次落榜原因,一则准备不足,再则临场慌乱。

9.助词:(2)《书》用在时间词或句中补凑音节。

既则晋师之救郑者至(《公羊传‧宣公十二年》)、匪鸡则鸣,苍蝇之声(《诗经‧齐风‧鸡鸣》)。

10.《书》效法。

惟天为大,惟尧则之(《三国志‧卷十九‧魏书‧任城陈萧王传‧陈思王植》)。

11.《书》用在判断句中,表示肯定,相当于“就(是)”、“乃(是)”。

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、此则寡人之罪也(《孟子‧公孙丑下》)。

12.量词。用于计算文字的分项或段落。

一则笑话、新闻三则。

13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rule, law, regulation; grades
  • Muster, Kriterium, Maßstab, Richtschnur, Standard (S)​, Regel, Vorschrift, Satzung (S)​, folgen, befolgen, sich nach etw. richten (V)​, Zählwort für Texten, Artikeln (Zähl, Lit)​, aber, nichtsdestoweniger, dann (Konj, Lit)​, Ze (Eig, Fam)
  • règle, règlement, critère, norme, alors, donc, (conjonction exprimant un contraste avec ce qui précède)​ mais, alors qu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刀部 )

古文: 𠟻𠟭𠞋𠟔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子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卽德切,𡘋音側。說文》:則等畫物也。从刀貝。貝,古之物貨也。【徐曰】則,節也。取用有節,刀所以裁制之也。

又,《玉篇》:法也。爾雅・釋詁》:則,常也。【疏】謂常禮法也。周禮・天官冢宰〔《周禮・天官冢宰・大宰》〕:以八則治都鄙。【鄭註】則,法也。

又,《增韻》:凡制度品式皆曰則。書・說命》:明哲實作則。

又,天理不差曰則。易・乾卦》:乃見天則。詩・大雅》:順帝之則。

又,法其可法者曰則。書・無逸》:繼自今嗣王,則其無淫于觀,于逸,于遊,于田。【註】戒成王效法文王也。詩・小雅》:君子是則是傚。

又,《周禮・五命賜》〔註〕:則,地未成國之名。

又,夷則,七月律名。前漢・律歷志》:則,法也。言陽氣法度,而使隂氣夷當傷之物。

又,《韻會》:助辭,又然後之辭。論語》: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下 部首:刀部 )

《周禮・五命賜註》則,地未成國之名。

謹照原文註改則。則改註。

注解

〔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刀部

〔則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貝、刂

〔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é] ⑴ 见“则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下反切子德切頁碼135頁,第3

則等畫物也。从刀从貝。貝,古之物貨也。

𠟻

𠟻古文則。

𠞋

異體𠟔

𠞋亦古文則。

𠟭

𠟭籒文則从鼎。

附注郭沫若《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攷釋》以為「則」字「从刀,从鼎,當是宰割之宰之本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八反切遭德反頁碼349頁,第1行,第1

𠟭等畫物也。從刀、貝。貝,古之物貨也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則,節也,取用有節,刀所以裁製也。會意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349頁,第2行,第1

古文則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349頁,第2行,第2

籒文則從鼎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349頁,第2行,第3

亦古文則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下反切子德切古音第一部頁碼713頁,第1許惟賢317頁,第7

𠟭等畫物也。

段注等畫物者,定其差等而各爲介畫也。今俗云科則是也。介畫之,故從刀。引伸之爲法則。假借之爲語䛐。

从刀貝。貝,古之物貨也。

段注說從貝之意。物貨有貴賤之差。故從刀介畫之。子德切。一部。

古文則。

段注重貝者,定其等差之意。

籒文則。从鼎。

段注《鼎部》曰:籒文以鼎爲貝故員作𪔅。㜏作𪔈。霣作䨶。則作𠟭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