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释的意思解释

釆部12画左右结构U+91CA

釆部

12画

5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TOCH 86,TOCG 98

HDEQ

PFXB

27954

6847

4245

U+91CA

343123454112 撇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捺、横、横、竖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shì

基本解释

解说,说明。解~。注~。~文。~义。

消除,消散。~疑。~怨。涣然冰~(像冰融化了一样,嫌隙和疑虑都完全消除)。

放开,放下。~放。保~。手不~卷。

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,后泛指佛教。~氏。~教。~子(和尚)。~藏( zàng )(佛教经典的总汇,分经、律、论三藏,包括汉译佛经和中国的一些佛教著述)。~典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采( biàn ),睪( yì )声。采,有辨别、分析义。本义:脱掉,解下。

2.同本义。

,解也。从采,取其分别物也。睪声。 《说文》获。 《仪礼 · 大射仪》左骖,以公命赠孟明。 《左传 · 僖公三十三年》昭公出奔,民如重负。 《谷梁传 · 昭公二十九年》主人服。 《仪礼》

释绂(解下印绶。指致仕罢官);释褐(除去平民的衣服,换上官服。即“作官”)

take off; unfasten;

3.解释。

[夫差]乃使行人 奚斯言于 齐。 《国语 · 吴语》

释情消迹(消除误会;予以和解);释言(以言语自作解释);释例(说明所著书的凡例)

explain;

4.释放;赦免。

怀王竟听 郑袖,复去 张仪。 《史记 · 屈原贾生列传》豪民气尽,以额叩头,谢不敢。乃之。 明 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release; pardon;

5.舍弃;抛弃。

先王之法,而法其所以为法。 《吕氏春秋 · 察今》乃请子服何于吴。 《左传 · 哀公八年》君其申生也。 《国语 · 晋语》。注:“释,舍也。”

释法(舍弃法令而不施用)

give up; abandon;

6.放下;放开。

有卖油翁担而立。 宋 ·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庖丁刀对曰:“臣之所好者,道也。” 《庄子 · 养生主》

力叮不释(用力叮住不放)

put down;

7.消失。

虽欲爱君,惑不也。 《国语 · 晋语》

disappear;

8.溶化;消融。

涣兮其若冰之将 《老子》

如冰之将释(就像冰将消融那样)

melt;

9.泡在水里或其他液体里。

欲濡肉,则而煎之以醢。 《礼记 · 内则》

soak;

10.发,射出。

若虞机张,往省括于度,则 《书 · 太甲上》

shoot;

11.解除;免除。

不以一己之害为害,而使天下其害。 清 · 黄宗羲《原君》

释去仔肩(卸掉责任;放下重担);释憾(解除心中的怨恨。指报复);释难(解除困难);释闷(解闷儿;排遣烦闷);释四增美(除去邪僻之念,增加美善的质性)

remove; avoid; get rid of;

12.淘米。

之叟叟,烝之浮浮。 《诗 · 大雅 · 生民》

wash rice;

名词

中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的简称 。是佛陀的姓氏;自东晋以后,佛教出家人自称释子,对外人而言称释氏。

释厄(唐僧遭受的魔难);释老(指释伽牟尼与老子。即佛家与道家。也叫“释道”)

Sakyamuni;

外语翻译


  • interprete, elucidate; release
  • auslösen, entlassen (V)​, darlegen, erklären (V)
  • expliquer, libérer, bouddhism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釆部 )

唐韻》:賞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施隻切,𡘋音適。說文》:解也。从采,采取其分別物也。左傳・襄二十九年》:春王正月,公在楚,釋不朝正于廟也。【註】釋,解也。【疏】解釋公所以不得親自朝正也。〈吳語〉:乃使行人奚斯釋言於齊。【註】釋,解也,以言自解。

又,《廣韻》:捨也。前漢・食貨志》:今農事棄捐,而采銅者日蕃,釋其耒耨,冾鎔炊炭。管子・霸形篇》:釋實而攻虛,釋堅而攻膬,釋難而攻易。

又,消也、散也。前漢・景十三王傳》:骨肉冰釋。【註】師古曰:冰釋,言消散也。淮南子・俶眞訓》:北方有不釋之冰。

又,放也。書・多方》:開釋無辜,亦克用勸。【傳】開放無罪之人。左傳・哀八年》:請釋子服何於吳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釋,服也。【疏】釋者,釋去恨怨而服也。

又,《書・大禹謨》:釋兹在兹。【傳】釋,廢也。

又,《禮・王制》:出征,執有罪;反,釋奠于學,以訊馘吿。【註】釋菜、奠幣,禮先師也。

又,《禮・禮器》:禮,釋回,增美質。【註】釋,猶去也;回,邪辟也。又,《儀禮・士虞禮》:舉魚腊俎,俎釋三个。【註】釋,猶遺也。

又,《書・伊訓〔下文「若虞機張,往省括于度則釋」為〈太甲〉之文。此作〈伊訓〉,誤〕:若虞機張,往省括于度則釋。【疏】釋弦發矢。

又,潤也。禮・內則》:欲濡肉,則釋而煎之以醢。【疏】欲得濡肉,則以水潤釋,而煎之以醢也。

又,《詩・大雅》:釋之叟叟。【傳】釋,淅米也。

又,釋迦,佛號。今僧家皆稱釋氏。支遁〈詠人日〉詩:釋迦乗虛會。梁昭明〈東齋聽講〉:昔聞孔道貴,今覩釋花珍。

又,姓。

又,《韻會》或作澤。詩・周頌》:其耕澤澤。【註】言土解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水有時以澤。

又,《集韻》亦作繹,通作醳。史記・魏世家》:與其以秦醳衞,不如以魏醳衞。

又,《字彙補》:羊益切,音亦 —— 悅也。六書正譌》:別作懌,非。嵆康〈琴賦〉:康樂者聞之,則欨愉懽釋。

又,《韻補》叶施灼切,音爍。楚辭・九章》:凌陽侯之泛濫兮,忽翺翔之焉薄;心絓結而不解兮,思蹇產而不釋。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下 部首:釆部 )

《前漢・食貨志》今農事棄捐,而采銅者日蕃,釋其耒耨,冾鎔炊炭。

謹照原文冾改冶。

注解

〔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釆部

〔釋〕字拼音是s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釆、睪

〔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ì] ⑴ 见“释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賞職切頁碼36頁,第19

釋解也。从釆;釆,取其分別物也。从𥇡聲。

附注徐鍇繫傳作「從睪,睪聲」。苗夔繫傳校勘記:「睪聲當作亦聲。《㚔部》睪,目視也。目視所以分別物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失易反頁碼116頁,第4行,第2

釋解也。從釆,釆,取其分別物也;從睪睪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賞職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98頁,第4許惟賢87頁,第13

釋解也。

段注《廣韵》曰:捨也。解也。散也。消也。廢也。服也。按其實一解字足以包之。

從釆。釆取其分別。从睪聲。

段注《考工記》以澤爲釋。《史記》以醳爲釋。皆同聲假借也。古音在五部。音轉則《廣韵》在二十二昔,施隻切是也。徐鉉所引《唐韵》賞職切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《說文‧釆部》:「,解也。从釆(ㄅㄧㄢˋ),釆取其分別物也。从釆、睪聲。」又《說文‧米部》:「,漬米也。从米、睪聲。」一為解說,一為漬米。本為二字,以「釆」、「米」形近混用,漢碑隸書皆以「」為「釋」。「釋」自從釆、睪聲。從釆,表示分解、分辨之意;從睪,表示音讀,本義為說解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