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
意思解释
景
jǐng基本解释
①环境的风光。~色。~致。~物。~观。~气(a.景色;b.指经济繁荣现象,统指兴旺)。~深。
②情况,状况。~象。~况。年~。
③佩服,敬慕。~仰。~慕。
④高,大。~行( xíng )。
⑤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日,京声。本义:日光。
2.同本义。
景,日光也。 浊明外景,清明内景。 四时和谓之景风。 南方景风。 日出天而耀景。 朱光驰北陆,浮景忽西沈。 流景曜之韡晔。 景翳翳以将入。 至若春和景明。
景曜(光彩);景光(亮光);景焕(光彩照射);景辉(光辉)
sunlight;
3.太阳 。
景夕(黄昏;天黑);景纬(日与星);景西(太阳西斜)
sun;
4.风景,景致。
四时之景不同。 正则无景。 景状益近于自然。 山水必自实景。
西湖十景;景儿(风景画);景候(不同时候的景象);景澄(风景清明);景趣(由景色而生的情趣);景语(诗词中描写景物的文字);景概(景观);秋景;晚景;夜景。
landscape;
5.布景 。
内景;舞台背景;换景。
setting; flats;
6.时光 。
景刻(时间);景光(光阴;光景);景迈(时间太晚,过时);景旦(指冬至日)
time;
7.剧本的一幕中因布景不同而划分的段落 。
第二幕第一景。
scene;
8.景象;情况。
晚景之计如何?
view; circumstances;
9.古代出门御尘的罩衣。
妇乘以几,姆加景,乃驱。
gown;
10.钟乳,即钟面上隆起的部分。
swell on bell surface;
11.中国山名。
Jing mountain;
12.指河北省邯郸县境的景山。
13.指河南省景山。
14.姓。
动词
◎仰慕。
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。
景伏(敬仰信服);景企(景仰企慕);景附(旧附,随从);景从(比喻紧密追随);景佩(仰慕佩服)
admire; respect;
形容词
1.大的。
景星者,大星也。 承天景命。
景业(大勋业。多指帝位);景福(大福);景山(大山;高山);景功(大功);景员(广大的疆域。员:幅员,疆界)
great;
2.祥瑞。
辛卯夜,若景光十有二期。
景光(瑞祥的光气。也指恩德);景云(瑞祥的云气);景瑞(吉兆)
lucky;
3.高 。
景行(崇高光明的德行);景望(崇高的声望)
high;
越南字释义
景
◎同“撔”。
国语辞典解释
景
jǐng详细解释
名
1.日光。
《文选 · 张载 · 七哀诗二首之二》:“朱光驰北陆,浮景忽西沉。”文选 · 陶渊明《归去来辞》:“景翳翳以将入,抚孤松而盘桓。”
2.时光。
《文选 · 谢灵运 · 登江中孤屿诗》:“怀杂道转迥,寻异景不延。”
3.可供玩赏的形色。
风景、山景、景物依旧,人事全非。
4.情况、境遇。
宋 · 苏轼《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》诗:“解襟顾景各箕踞,击剑赓歌几举觥。”《红楼梦 · 第四六回》:“率性把方才凤姐过去回来所有的形景言词,始末原由,告诉与他。”
晚景凄凉。
5.戏剧中因布幕不同而画分的段落。
第一幕第三景。
6.姓。如战国时楚国有景差。
动
◎仰慕。
《后汉书 · 卷三九 · 刘般传》:“今恺景仰前修,有伯夷之节。”唐 · 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!”
景仰。
形
◎大。
《诗经 · 小雅 · 小明》:“神之听之,介尔景福。”《隋书 · 卷三 · 炀帝纪上》:“朕嗣膺景业,傍求雅训,有一弘益,钦若令典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景
jǐng详细解释
1.风景;景色。
胜景、景观。
2.情形;状况。
景况、晚景、前景看好。
3.电影、电视、戏剧等在摄影棚内的布景或棚外的景物。
内景、出外景。
4.戏剧中因布景改变而划分的段落。
第二幕第一景。
5.佩服;尊敬。
景仰、景慕。
6.《书》日光。
朱光驰北陆,浮景忽西沉(《文选 · 张载 · 七哀诗二首之二》)。
7.姓。
外语翻译
- scenery, view; conditions
- hell, klar (Adj), Szenerie
- paysage, scène, situation, déco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居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舉影切,𡘋音警。《說文》:光也。【釋文】景,境也,明所照處有境限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景,大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以介景福。【箋】受大福也。
义又,《詩・小雅》:景行行止。【箋】景,明也。
义又,《詩・小雅》:景行。【朱傳】大道也。
义又,《博雅》:景景,白也。《篇海》:韶也。又,像也、慕也、仰也。
义又,《詩・鄘風》:景山與京。【傳】景山,大山。
义又,山名。《詩・商頌》:景員維河。【朱傳】景,山名,商所都也。
义又,衣也。《儀禮・士昏禮》:婦乗以几,姆加景。【註】景之制如明衣,加之以爲行道禦塵,令衣鮮明也。景,亦明也。
义又,星名。《史記・天官書》:天晴而見景星。景星者,德星也。
义又,風名。《史記・律書》:景風居南方。景者,言陽氣道竟。
义又,姓。景差。見《史記・屈原傳》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於丙切;《集韻》:於境切,𡘋音影 —— 物之隂影也。《詩・邶風》:汎汎其景。【疏】汎汎然見其影之去往而不辨。《周禮・地官・大司徒》:以土圭之灋測土深,正日景。【釋文】景,本或作影。《佩觽集》:形景爲影,本乎稚川。
又,《韻補》叶舉兩切。夏侯湛〈抵疑〉「黎苗之樂函夏,若遊形之招惠景」,叶上響。
注解
〔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上,康熙部首是日部。
〔景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ǐng、yǐ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日、京,五行属木。
〔景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日,京声。本义是日光。
〔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ǐng] ⑴ 环境的风光⑵ 情况,状况⑶ 佩服,敬慕⑷ 高,大⑸ 姓。㈡ [yǐng] ⑴ 古同“影”,影子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居影切頁碼第216頁,第16字續丁孫
景
光也。从日京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光所在處,物皆有陰。」「後人名陽曰光,名光中之陰曰影,別製一字,異義異音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己皿反頁碼第552頁,第1行,第1字述
光也。從日京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居影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214頁,第3字許惟賢第534頁,第2字
日灮也。
段注日字各本無。依《文𨕖》張孟陽〈七哀〉詩注訂。《火部》曰:光者,明也。《左傳》曰:光者遠而自他有燿者也。日月皆外光。而光所在處物皆有陰。光如鏡故謂之景。《車舝》箋云:景,明也。後人名陽曰光。名光中之陰曰影。別製一字。《異義》異音。斯爲過矣。《爾雅》、《毛詩》皆曰:景,大也。其引伸之義也。
从日。京聲。
段注居影切。古音在十部。讀如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