𩮗
髟部20画上下结构U+29B97
意思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說文》䰃本字。
注解
〔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髟部。
〔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àng、péng、fǎ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髟、竝。
〔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àng] ⑴ 忽然相遇。后作“碰”《説文•髟部》:“𩮗,䰁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今俗謂卒然相遇曰掽。如滂去聲,字當作𩮗也。”㈡ [péng] ⑴ 〔𩮗鬤〕也作“䰃鬤”。发乱貌。单用义同。《龍寵手鑑•镸部》:“𩮗”,同“䰃”。《篇海類編•身體類•髟部》:“𩮗,髮亂皃。䰃本字。”㈢ [fǎng] ⑴ 〔𩮗䰁〕发乱。《集韻•養韻》:“𩮗,𩮗䰁,髮亂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蒲浪切頁碼第298頁,第31字續丁孫
𩮗
異體䰃
䰁也。从髟竝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盤浪反頁碼第745頁,第1行,第4字述
䰁也。從髟竝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蒲浪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713頁,第3字許惟賢第750頁,第4字
䰁也。从髟。竝聲。
段注蒲浪切。十部。按竝聲本在十部。今俗謂卒然相遇曰掽。如滂去聲。字當作𩮗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