裴
衣部14画上下结构U+88F4
外语翻译
- surname; look of a flowing gown
- Pei [ ein Nachname ] (Eig, Fam), ein Nachname (Fam)
- Pei (nom de famille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薄回切;《集韻》:蒲枚切,𡘋音陪。《玉篇》:長衣貌。
义又,姓。《通志・氏族略》:裴氏,嬴姓,伯益之後,秦非子之孫,封𨛬鄕,因以爲氏。六代孫陵,當周僖王之時,封爲解邑君,乃去邑從衣。又,西域有裴氏。
义又,裴回,與徘徊通。《前漢・燕刺王傳》:裴回兩渠閒兮,君子獨安居。
又,《廣韻》:符非切,音肥 —— 卽裴,縣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魏郡卽裴。
又,《韻會》:匪微切 —— 義同。《漢書》:〔應劭註〕音非。
注解
〔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裴〕字拼音是pé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非、衣,五行属木。
〔裴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衣,非声。本义是长衣下垂的样子。
〔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éi] ⑴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薄回切頁碼第273頁,第2字續丁孫
裵
異體裴
長衣皃。从衣非聲。
鉉注臣鉉等案:《漢書》「裵回」用此。今俗作徘徊,非是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步雷反頁碼第700頁,第1行,第2字述
長衣皃。從衣非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薄回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574頁,第3字許惟賢第689頁,第7字
長衣皃。
段注此卽《子虚賦》裶字也。若《史記》《子虚賦》〉。弭節裵回。《漢・郊祀志》。神裴回若畱放。乃長衣引伸之義。《後漢書・蘇竟傳》注云:裴回謂縈繞淹畱是也。俗乃作俳佪,徘徊矣。
从衣。非聲。
段注薄回切。按當芳非切。十五部。舊在褺篆之後。今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