悶
国语辞典解释
悶闷
mēn详细解释
形
1.空气不流通或气压低而引起的不畅快感。
闷热、天气酷热,房间好闷。
2.声音不响亮。
那人说话怎么闷声闷气的?
3.形容不灵活或不作声的样子。
闷头闷脑。
动
1.密闭使不透气。
闷饭、把菜再闷一会儿。也作燜。
2.长时间待在一处。
别老闷在家里,到外头走走吧!
3.藏放。
有话就说出来,不要闷在心里。
两岸词典解释
悶闷
mēn详细解释
1.空气不流通而产生不通畅的感觉。
房间闷热。
2.密闭;使不透气。
药材冲入热水后,闷个十分钟即可饮用。
3.声音低沉,不响亮。
闷声闷气。
4.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。
别成天闷在家里,出来走走吧!。
5.不出声。
闷声不响。
6.藏放。
他总是把事情闷在心里。
外语翻译
- gloomy, depressed, melancholy
- drückend, stickig (Adj)
- étouffant, fermer, étancher, ennuyeux, triste, déprimé, morose, étouffant, mal aéré, lourd, mélancoliqu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莫困切,音懣。《說文》:懣也。《易・乾卦》:遯世無𢛀。
又,《集韻》:莫奔切,音門。老子《道德經》:其政𢛀𢛀,其民淳淳。《戰國策》:瘨而殫𢛀,旄不知人。或作惛,亦作[⿰忄⿰⿸
注解
〔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莫困切頁碼第355頁,第29字續丁孫
悶
異體𢛀、𢛩、㥃
懣也。从心門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免困反頁碼第863頁,第4行,第1字述
懣也。從心門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莫困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046頁,第3字許惟賢第894頁,第10字
懣也。从心。門聲。
段注莫困切。十三部。
白话解释
闷,心懑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采用“门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從戰國文字、篆文到隸書、楷書,形構都是從心、門聲;以心表示與心境相關;門聲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楷定作悶,規範字作「闷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