䇥
⺮部11画上下结构U+41E5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䇥
1.同“笮”。
2.《八辅》 第40区, 第60字。
外语翻译
- (same as 笮) narrow, boards laid across rafters, an arrow bag, a kind of liquor container, to squeeze; to press, (same as 筰) rope made from bamboo-splints, (interchangeable 鑿) to bore or pierce through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海篇》:音義同「笮」。
注解
〔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䇥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é、zuó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正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阻厄切頁碼第143頁,第2字續丁孫
笮
異體𥬚、𥬛、䇥
迫也。在瓦之下,棼上。从竹乍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滓白反頁碼第365頁,第7行,第1字述
迫也,在瓦之下棼上。從竹乍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爾雅》注:『屋上簿謂之屋笮也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阻厄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764頁,第3字許惟賢第341頁,第2字
迫也。
段注㬪韵。《說文》無窄字。笮窄古今字也。屋笮者本義。引伸爲逼窄字。
在瓦之下棼上。
段注棼,複屋棟也。釋宫。屋上,薄謂之筄。郭云:屋笮也。《考工記》注曰:重屋複笮也。按笮在上椽之下,下椽之上。迫居其閒故曰笮。《釋名》曰:笮,迮也。編竹相連迫迮也。以竹爲之故从竹。
从竹。乍聲。
段注阻厄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