芐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𠋫古切;《集韻》:後五切,𡘋音戸。《說文》:地黃也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芐,地黃。【註】芐,一名地髓。《韻會》引《爾雅翼》云:地黃生者,以水試之,浮者名天黃,半沈半浮者人黃,沈者地黃。芐字从下,亦趨下之義。
义又,《禮・閒傳》:芐剪不納。【疏】芐爲蒲苹爲席,剪頭爲之,不編納其頭,而藏于內也。
又,《唐韻》:胡駕切;《韻會》:亥駕切,𡘋音暇 —— 義同。
义《集韻》亦作芦。
注解
〔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芐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ù、xià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下。
〔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ù] ⑴ 即地黄,一种药草。㈡ [xià] ⑴ 蒲席:“~剪不纳。”⑵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侯古切頁碼第21頁,第25字續丁孫
芐
地黃也。从艸下聲。《禮記》「鈃毛:牛、藿;羊、芐;豕、薇。」是。
附注吳玉搢引經考:「今《儀禮・公食大夫禮》作『鉶芼:牛,藿;羊,苦;豕,薇。』鄭注:『今文苦為苄。』按:苄、苦音近,故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桓古反頁碼第81頁,第1行,第2字述
芐
地黃也。從艸下聲。《禮》曰:「鈃毛,牛藿,羊芐,豕薇。」是。
鍇注臣鍇曰:「鈃,羮噐也。其中菜謂之芼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矦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26頁,第4字許惟賢第54頁,第10字
地黃也。
段注見《釋艸》。《本艸經》謂之乾地黃。
从艸。下聲。
段注矦古切。五部。
《禮記》。
段注依宋本及《韵會》補記字。按下文《公食大夫・禮》記文。
鈃毛牛𧆑羊芐豕薇是。
段注今《儀禮》毛作芼。與許所據不同。今《儀禮》曰:羊苦。注。苦,苦荼也。今文苦爲芐。然則許從今文。鄭從古文也。《士虞禮》、《特牲》饋《食禮》二記。𨦕芼用苦若薇。注皆云今文苦爲芐。《特牲》又正之曰:芐乃地黃。非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