醞
意思解释
醞
yùn基本解释
①釀酒。~釀。春~夏成。
②指酒。佳~。
详细解释
動
1.形聲。从酉( yǒu ),昷( wēn )聲。簡體字“雲”聲。從“酉”,與酒有關。本義:釀酒。
2.同本義。
醞,釀也。 壁也瓦甕,白沴沴滿貯村醪;架上磁瓶,香馥馥新開社醞。 —— 《檮杌閒評 —— 明珠緣》或秋藏冬發,或春醒夏成。 酒則九醞醴,十旬兼清。
醞酒(釀酒);醞戶(專事釀酒的人家);醞造(釀造,製作)
brew; ferment;
3.逐漸造成。
公蓋醞百家之精,兼六朝秀,而一稟之。
brew; ferment;
名词
1.酒。
宜城醞始熟,陽翟曲新調。
醞醪(酒釀);醞香(酒香);醞熟(酒己成熟)
wine;
2.酒麴。
醞,酒母也。
yeast;
国语辞典解释
醞
yùn详细解释
动
1.酿酒。
三国魏 · 曹植《酒赋》:“或秋藏冬发,或春酝夏成。”《北史 · 卷九一 · 列女传 · 魏胡长命妻张氏传》:“张以姑老且患,私为酝之,为有司所纠。”
2.逐渐形成。参见“酝酿”条。
名
◎借指酒。
宋 · 陆游《上巳》诗:“名花红满舫,美酝绿盈甔。”《醒世恒言 · 卷三 · 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六碗时新果子,一架攒盒佳肴美酝。”
外语翻译
- liquor, spirits, wine; ferment
- ausbrüten, aufbrühen
- incuber, concevoir, délibér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於問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紆問切,𡘋音慍。《說文》:釀也。《玉篇》:釀酒也。張衡〈南都賦〉:酒則九醞甘醴,十旬兼淸。【註】九醞、十旬,皆以釀法名酒也。王僧達〈答顏延年〉詩:春醞時獻斟。
又,《正韻》:醞藉含蓄。《前漢・薛廣德傳》:廣德爲人,溫雅有醞藉。【註】師古曰:醞,言如醞釀也。《北史・崔瞻傳》:自太保以後重吏事,謂容止醞藉者爲潦倒,瞻終不攺。
又,《集韻》:通作溫。《詩・小雅》:飮酒溫克。【箋】猶能醞藉自持以勝。陸德明《音義》:溫去聲。《禮・禮器》:溫之至也。【註】爲溫藉,溫與醞通。
又,《廣韻》:於粉切;《集韻》:委隕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委粉切,𡘋音惲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酉部。
〔醞〕字拼音是yù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酉、𥁕。
〔醞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酉( yǒu ),昷( wēn )聲。簡體字“雲”聲。從“酉”,與酒有關。本义是釀酒。
〔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ùn] ⑴ 釀酒⑵ 指酒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於問切頁碼第494頁,第7字續丁孫
醞
異體醖
釀也。从酉𥁕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迂郡反頁碼第1150頁,第2行,第3字述
釀也。從酉昷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於問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987頁,第4字許惟賢第1296頁,第5字
釀也。
段注引申爲醞藉。《詩・小宛》箋,《禮記》禮噐注,《漢書・匡張孔馬傳贊》皆曰醞藉。師古云:謂如醞釀及薦藉。道其寛博重厚也。今人多作蘊藉。失之遠矣。《毛詩》叚借溫字。
从酉。𥁕聲。
段注於問切。十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