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𪏵的意思解释

𪏵

黍部16画左右结构U+2A3F5

黍部

16画

4画

左右结构

TWIR

HDPHH

MFRO

U+2A3F5

3123434241343533

意思解释


基本释义

𪏵

1

拼音nì。黏。

𪏵

2

拼音lí。同“黎”。

𪏵

3

同“䵑”。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下 部首:黍部 )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郎奚切;《正韻》:鄰溪切,𡘋音犂。說文》:履黏也。作履黏以黍米。

又,國名,在上黨東北殷侯國。書・西伯》戡黎〔釋文〕:黎,國名。又,《山海經》有牛黎之國。

又,縣名。前漢・地理志》魏郡黎陽縣。

又,山名。前漢・地理志》黎山在黎陽之南。

又,水名。書・禹貢》:導弱水至于合黎。【傳】合黎,水名,在流沙之東。

又,玉名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懸黎垂棘,夜光在焉。

又,《玉篇》:衆也。書・堯典》:黎民於變時雍。【孔疏】:黎,衆也。

又,《正韻》:黑也。與黧同。書・堯典》〔蔡傳〕:黎,黑也;黎民,黑髮之人。釋名》:土靑曰黎,似黎草色也。

又,與邌同。黎明,比明也。史記・高帝紀》:黎明圍宛城。【註】《索隱》曰:黎,猶比也 —— 謂比至天明也。

又,與瓈同。玻瓈,《本草》作頗黎。

又,與蔾同。左傳・襄二十五年》引《》「據于蒺蔾」作蒺黎。

又,姓。黎侯國之後。

又,人名。書・堯典》乃命羲和〔傳〕:重黎之後有羲氏、和氏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憐題切,音藜。又,《集韻》:良脂切,音棃 —— 義𡘋同。

注解

〔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黍部

〔黎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黍、󰓳、;、𥝢、󰓢,五行属

〔黎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黍,利省声。本义是黍胶。以黍米制成。古代用以粘履。

〔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í] ⑴ 众,众多⑵ 古通“黧”,黑色。⑶ 古国名。⑷ 姓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上反切郞奚切頁碼232頁,第8

𪏵

異體𪏯、黎

𪏵履黏也。从黍,𥝢省聲。𥝢,古文利。作履黏以黍米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《釋詁》曰:『黎,眾也。』眾之義行而履黏之義廢矣。」按:「𪏯」,今作「黎」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三反切里西反頁碼594頁,第7行,第2

𪏵履黏。從黍,𥝢省聲。𥝢,古以爲利字,作履黏以黍米也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履以餬黏之也,黍黏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上反切郞奚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318頁,第2許惟賢576頁,第7

𪏵履黏也。

段注《釋詁》曰:黎,眾也。眾之義行而履黏之義廢矣。古亦以爲黧黑字。

从黍。𥝤省聲。

段注𥝤省者,不欲重禾也。郞奚切。十五部。

𥝤

段注此依《刀部》作。

古文利。作履黏㠯黍米也。

段注說从黍之意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