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
意思解释
往
wǎng基本解释
①去,到。~返。~复。~还( huán )。~来。交~。向~。勇~直前。
②过去。~昔。~日。~事。~古。~常。以~。一如既~。
③同“望”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止,从土。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。本义:去,到…去。
2.同本义。
往,之也。 大夫有所往。 憧憧往来。 吾言既往矣。 往而不返。 往见老聃。 跳往助之。 随其往。 欣然前往。子何恃而往。
前往(前去;去);往造(前去拜访);往教(老师前往学生处施教);往旋(往复回旋);往蹇来连(往来皆难);往人(派往的人);往至(前往);往程(去的路程);往夫(一往无前的战士)
depart(head, leave,start)for; go to somewhere;
3.彼此间来往。
往复一月间事,过城池已固。
往回(来回;往返);往往来来(多次往返)
contact;
4.亡去。
无以蓄之则往而不可止也。
往化(死亡)
die;
5.给予,送。
愧彼赠我厚,惭此往物轻。
give;
6.归向。
执大象,天下往。
incline to;
名词
1.昔时;过去。
不慕往。 往哲是与。 往闻庸蜀之南。 见往事耳。 叩以往事。
往日无冤,近日无仇(俗语。从未有过冤仇);往哲(古代的哲人);往时(昔时);往代(前代);往岁(往年);往例(先例);往则(往昔的法则)
the past;
2.死者。
送往事居。
the dead;
3.后;以后。
不嫁义郎体,其往欲何云?
afterwards;
4.外,超过某种限度或范围。
阳山以往,皆北假也。
outward;
介词
◎同“望”。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,相当于“朝”、“向”。
叉开五指往店主人脸上只一掌,把那店主人打了踉跄。
往虎口里探头(俗语。指冒失、危险的举动);往高枝儿上飞(借指依附上层人物,也有向上爬之意)
toward; to;
国语辞典解释
往
wǎng详细解释
动
1.去。
《易经 · 系辞下》:“寒往则暑来,暑往则寒来,寒暑相推而岁成焉。”
前往、人来人往。
2.归向。
《谷梁传 · 庄公三年》:“其曰王者,民之所归往也。”
向往、神往。
3.交际、交朋友。
《礼记 · 檀弓上》:“非兄弟,虽邻不往。”
交往。
4.致赠、赠送。
《文选 · 曹植 · 与杨德祖书》:“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。”
形
◎过去的、从前的。
五代十国南唐 · 李煜《虞美人 · 春花秋月何时了》词: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。”
往年、以往。
名
1.昔日、昔时。
《易经 · 系辞下》:“夫易,彰往而察来,而微显阐幽。”《荀子 · 解蔽》:“不慕往,不闵来,无邑怜之心。”
2.死者。
《左传 · 僖公九年》:“送往事居。”晋 · 杜预 · 注:“往,死者;居,生者。”
介
◎向、朝。表示动作的方向。
往东走、往前看、水往低处流,人往高处爬。
两岸词典解释
往
wǎng详细解释
1.去(与“來”相对)。
往返、南来北往、来来往往。
2.去向某处。
你往北,我往南。
3.归向。
神往、向往。
4.过去的;从前的。
往事、过往、往年。
5.往时;往日。
鉴往知来。
6.《书》死者。
送往事居(《左传‧僖公九年》)。
7.介词。引进行为或动作的方向,相当于“向”。
往前走、往好处想。
外语翻译
- go, depart; past, formerly
- gehen, führen (V), nach, gegen (V), (in Richtung) auf, nach, zu (Adj), vergangen, beendet (Adj), vor ..., vorhergehend (Adj), ununterbrochen, in Richtung, nach (Adj)
- ancien, passé, aller, se rendre, en direction de, vers, aller, se rend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𢔎 、 𨓹
《唐韻》:于兩切;《集韻》:雨兩切;《正韻》:羽枉切,𡘋王上聲。《說文》:之也。《玉篇》:行也、去也。《易・履卦》:素履往無咎。《書・舜典》:帝曰:兪,汝往哉。《禮・曲禮》: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。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古往也。《廣韻》:往,昔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夫易彰往而察來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》:稽諸往古,制宜於今。
义又,約舉前事曰往往。《史記・五帝紀》: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,風敎固殊焉。
义又,凡以物致人曰往。曹植〈與楊修書〉: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,相與刊定也。王羲之帖: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。
又,《集韻》:於放切,王去聲 —— 歸嚮也。《史記・孔子世家贊》:雖不能至,然心鄕往之。
又,叶尹竦切,音勇。東方朔〈七諫〉:叩宮而宮應兮,彈角而角動。虎嘯而谷風生兮,龍至而錦雲往。
注解
〔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彳部。
〔往〕字拼音是wǎ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彳、主,五行属土。
〔往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止,从土。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。本义是去,到…去。
〔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wǎng] ⑴ 去,到⑵ 过去⑶ 同“望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于兩切頁碼第56頁,第12字續丁孫
𢔎
異體𢓸、往
之也。从彳𡉚聲。
𨓹
異體迬
古文从辵。
附注商承祚《說文中之古文考》:「甲骨文从止,王聲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又兩反頁碼第162頁,第3行,第1字述
之也。從彳𡉚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𡉚,音皇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62頁,第3行,第2字述
古文從辵,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于兩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302頁,第2字許惟賢第135頁,第7字
之也。从彳。𡉚聲。
段注于兩切。十部。
古文。从辵。
段注按左辵右𡴍。𡴍古文㞷也。《汗𥳑》云:𨓹,《尙書》往字。《甘泉賦》曰:𨓹𨓹離宮。般以相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