迒
意思解释
迒
háng基本解释
①(鸟兽的)脚印。
②车轮经过留下的痕迹:“轨尘掩~。”
③道路:“~杜蹊塞。”
④长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亢声。本义:兽迹。
2.同本义。
迒,兽迹也。 兔其足迒。 轨尘掩迒。
陌迒(布满兽蹄迹印的田间小路);迒蹄(兽类的脚印)
marks or tracks left by animals;
3.车迹 。
轨迒(车轮之覆迹)
marks left by vehicle;
4.道路 。
迒杜(道路堵塞)
road; path;
国语辞典解释
迒
háng详细解释
名
1.野兽经过所留下的痕迹。
汉 · 许慎《说文解字序》:“黄帝之史仓颉,见鸟兽蹄迒之 迹,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,初造书契。”宋 · 黄庭坚《上大蒙笼》诗:“苦竹参天大石门,虎迒兔蹊聊倚息。”
2.道路。
《文选 · 张衡 · 西京赋》:“结罝百里,迒杜蹊塞。”三国吴 · 薛综 · 注:“迒,道也。”
3.车行的痕迹。
《文选 · 张衡 · 东京赋》:“轨尘掩迒,匪疾匪徐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迒
háng详细解释
1.《书》鸟兽的脚印。
苦竹参天大石门,虎迒兔蹊聊倚息(宋‧黄庭坚《上大蒙笼诗》)。
2.《书》车轮的痕迹。
轨尘掩迒,匪疾匪徐(《文选‧张衡‧东京赋》)。
3.《书》道路。
结罝百里,迒杜蹊塞(《文选‧张衡‧西京赋》)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胡郎切;《集韻》:寒剛切,𡘋音航。《說文》:獸迹也。《爾雅・釋獸》:兔其迹迒。【註】兔跡名迒。《字林》:迒,兔道也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結罝百里,迒杜蹊塞。【註】迒,道也、蹊徑也,皆以網杜塞之也。
又,《廣韻》:古郎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居郎切,𡘋音岡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集韻》:胡江切,音降 —— 車迹也。《正字通》:凡獸迹,車迹皆曰迒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𨁈。
注解
〔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迒〕字拼音是há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亢。
〔迒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亢声。本义是兽迹。
〔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áng] ⑴ (鸟兽的)脚印。⑵ 车轮经过留下的痕迹:“轨尘掩~。”⑶ 道路:“~杜蹊塞。”⑷ 长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胡郞切頁碼第55頁,第20字續丁孫
迒
獸迹也。从辵亢聲。
𨁈
迒或从足从㪅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恒湯反頁碼第160頁,第6行,第1字述
獸迹也。從辵亢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:兔迹爲迒也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60頁,第6行,第2字述
迒或從足、更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胡郞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300頁,第1字許惟賢第134頁,第7字
獸迹也。
段注《釋獸》。兔迹迒。按序曰:黃帝之史《倉頡》見鳥獸蹏迒之迹。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。是凡獸迹皆偁迒。不專謂兔也。
从辵。亢聲。
段注胡郞切。十部。
迒或从足更。
段注亦形聲。更亢同在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