薅
意思解释
薅
hāo基本解释
①拔除。~草。~锄。
②〈方言〉揪。~羊毛织毛衣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拔除田草 。
薅马(古代农具的名称。专用于除草);薅草(除草);薅锄(除草锄地);薅耨(除草)
weed; pull up; pull out;
2.泛指拔去 。
薅胡子(拔胡须);薅菜苗儿;薅秧(拔秧苗)
pull out;
3.〈方〉∶揪 。
薅师傅的胡子;薅下几根头发;薅走了军帽;薅住领子
hold tight;
外语翻译
- to weed; to eradicate
- herausziehen, ausreißen
- sarcl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呼毛切;《正韻》:呼高切,𡘋音蒿。《說文》:拔去田草也。《詩・周頌》:以薅荼蓼。
义《說文》亦作茠,《集韻》或作𦵢、𢫩、鎒、𦼸。
注解
〔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薅〕字拼音是hā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媷,五行属木。
〔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āo] ⑴ 拔除⑵ 〈方言〉揪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呼毛切頁碼第32頁,第11字續丁孫
薅
拔去田艸也。从蓐,好省聲。
𦵢
籒文薅省。
茠
薅或从休。《詩》曰:「旣茠荼蓼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治牢反頁碼第110頁,第2行,第2字述
披田艸也。從蓐,好省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10頁,第2行,第3字述
籒文薅省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10頁,第3行,第1字述
薅或從休。《詩》曰:「旣茠荼蓼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呼毛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88頁,第3字許惟賢第82頁,第3字
披田艸也。
段注大徐作拔去田艸。《眾經音義》作除田艸。《經典釋文》,王篇,《五經文字》作拔田艸。惟《繫傳》舊本作披,不誤。披者,迫地削去之也。《木部》曰:槈,薅器也。
从蓐。好省聲。
段注呼毛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籒文薅省。
薅或从休。
段注古好聲休聲同在三部。
詩曰:旣茠荼蓼。
段注《周頌》文。今詩作以薅。